端午的粽子(四篇)
发布时间:2014-05-30 09:22 来源:取名网 作者:w.cdqmw.net 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一年一度端午,又是家家户户飘粽香的时候了。按照传统,家家要自裹粽子,热热闹闹包好粽子后,支起一个大锅,在炉子上慢慢煮。女孩儿发上贴朵花,喜气洋洋,男孩子额头上用雄黄涂抹一个大大的“王”字,颈脖上还挂一个香囊,载欣载奔。粽子煮了二三个小时后,粽香就会满屋弥漫,铺满每个角落。于是,大呼小叫,开始品尝、饕餮。
端午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掸尘、扫除旧秽,门前挂菖蒲,插艾香,关上门窗,熏苍术、白芷。
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书成于南宋末元初,叙述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情况,其中记录了不少关于民俗和民艺的材料,对端午也有记载:
“五月(重午附)
五日重午节,又曰“浴兰令节”,内司意思局以红纱彩金子,以菖蒲或通草雕刻天师驭虎像于中,四围以五色染菖蒲悬围于左右。又雕刻生百虫铺于上,却以葵、榴、艾叶、花朵簇拥。内更以百索彩线、细巧镂金花朵,及银样鼓儿、糖蜜韵果、巧粽、五色珠儿结成经筒符袋、御书葵榴画扇、艾虎、纱匹段,分赐诸阁分、宰执、亲王。兼之诸宫观亦以经筒、符袋、灵符、卷轴、巧粽、夏橘等送馈贵宦之家。如市井看经道流,亦以分遗施主家。所谓经筒、符袋者,盖因《抱朴子》问辟五兵之道,以五月午日佩赤灵符挂心前,今以钗符佩带,即此意也。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或士宦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此日采百草或修制药品,以为辟瘟疾等用,藏之果有灵验。杭城人不论大小之家,焚烧午香一月,不知出何文典。其日正是葵榴斗艳,栀艾争香,角黍包金,菖蒲切玉,以酬佳景。不特富家巨室为然,虽贫乏之人,亦且对时行乐也。”
这里说“老话”,似乎不合时宜,好像是“紧紧拽住传统文化的衣角不放”,会被称作“复古拾传统”,其实,是有些受到了时下的“放开传统折腾”惊吓罢了。
端午节,一般有四种说法:1纪念屈原说,2吴越民族图腾祭说,3起于三代夏至节说,4恶月恶日辟邪说。
现在,千家万户的粽子飘香已不复存在。才不管你对传统文化念念不忘那一缕怀旧的情怀,才不睬你“紧紧拽住传统文化的衣角不放”那一种不合时宜的叹息。
现代人,自家包粽子的手艺正在消失,逢端午节,想起来了,只消去商店看看,商家摆弄的粽子多得是,你想吃,买几个粽子尝尝就行。
端午节前,市上的粽子十分热销。商店粽子的新品种多多,除了传统的赤豆粽、豆沙粽、鲜肉粽、火腿粽、蛋黄粽之外,还有海参粽、鲍鱼粽、松茸粽、鱼翅粽、燕窝粽……
粽子的新品种,大都以礼盒销售,一个普通礼盒粽子卖三百多元,礼盒中,除了粽子,还有几只咸鸭蛋与一瓶葡萄酒,再加一只精致的竹篮。这只是大众的、中档的,上档的粽子礼盒里不仅有红酒,还有茅台五粮液,添加噱头,名目繁多,鳞次栉比,价格逐步攀高:八百八十八元、一千两百八十元、二千元、三千元......粽子的文章越做越大,有的商家把粽子礼盒做成“文化包装”,贴上优雅又充满诗意的篇名:“礼记篇”、“个性篇”、“时尚篇”、“幸福篇”、“感想篇”、“健康篇”,号称“引领高端商务、礼品新活力”。有商家把粽子分为“喜庆端午”“醇香端午”“福悦端午”“浓情端午”“吉祥端午”“诗韵端午”“盛世端午”……这么一种种“粽子系列”,里面的口味、文化意蕴深奥得一塌糊涂,不是常人能全领会、弄得懂的了。这些美丽堂皇的词儿、大块文章边上标明的标码,则可以让人傻瞪眼,吓一跳。且慢,这种礼盒包装,百分之百放了防腐剂,其实并不环保,这些粽子礼盒都是卖给谁的呢?当然是卖给公款消费者,设着套子,专待公款持有人,公款送礼,变相浪费,滋生腐败,粽子也被贪腐污染了。
俱往矣,论学问,论品位,还须看这些现代人、生意人。能将一只普普通通的粽子,弄出这么多的名堂,这才是“紧紧拽住传统文化的衣角不放”,让人目瞪口呆,唏嘘不已,让人领教,大开眼界。
粽子,能娱口腹自千年,粽子,佳节何人解溯源?传统文化惟凭角黍炒作,这种状况,是光大传统、祭屈原吗?
时序仲夏,节正端阳,汨罗江里,龙舟竞渡,榴火三千五百年。
今日之日,楚江空渺,寻寻觅觅,离骚谁知诵?留得几许国风声?
今日之日,你如何诗诵端午的粽子?闻一多先生对端午节有精湛的研究,由于这些论述、学术资料一般读者不易见到,所以本报从闻一多文集等处辑出有关文献,编为专辑在“笔会”刊出。
——文新 劳燕
《端午节的历史教育》
闻一多
端午那天孩子们问起粽子的起源,我当时虽乘机大讲了一顿屈原,心里却在暗笑,恐怕是帮同古人撒谎罢。不知道是为了谎的教育价值,还是自己图省事和藏拙,反正谎是撒过了,并且相当成功,因为看来孩子们的好奇心确乎得到了相当的满足。可是,孩子们好奇心的终点,便是自己好奇心的起点。自从那天起,心里常常转着一个念头:如果不相信谎,真又是甚么呢?端午真正的起源,究竟有没有法子知道呢?最后我居然得到了线索,就在那谎里。
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日:“君常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仍以五彩丝约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彩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续齐谐记》)
这传说是如何产生的,下文再谈,总之是不可信。倒是“常所遗(粽子)苦为蛟龙所窃”这句活,对于我的疑窦,不失为一个宝贵的消息。端午节最主要的两个节目。无疑是竞渡和吃粽子。这里你就该注意,竞渡用的龙舟.粽子投到水里常为蛟龙所窃,两个主要节目都与龙有关。假如不是偶合的话,恐怕整个端午节中心的意义,就该向龙的故事去探寻罢。这是第一点。据另一传说,竞渡的风俗起于越王勾践,那也不可靠。不过吴越号称水国,说竞渡本是吴越一带的土风,总该离事实不远。这是第二点。一方面端午的两个主要节目都与龙有关,一方面至少两个节目之一.与吴越的关系特别深,如果我们再能在吴越与龙之间找出联系来,我们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吴越与龙究竟有没有联系呢?古代吴越人“断发文身”,是我们熟知的事实。这习俗的意义,据当时一位越国人自己的解释,是“处海垂之际,……而蛟龙又与我争焉,是以翦发文身。烂然成章,以像龙子者,将以避水神也。”(《说苑-奉使篇》记诸发语。)所谓“水神”便是蛟龙。原来吴越都曾经自认为蛟龙的儿子(龙子),在那个大前题下,他们想,蛟龙是害人的东西,不错,但决不会残杀自己的“骨肉”。所以万一出了岔子,责任不该由蛟龙负。因为,他们相信,假若人们样子也长的和蛟龙一样,让蛟龙到眼就认识是自己的族类,那会有岔子出呢?这样盘算的结果,他们便把头发剪短了。浑身剌着花纹,尽量使自己真像一个“龙子”,这一来他们心里便踏实了,觉得安全真有保障。这便是吴越人断发文身的全部理论。这种十足的图腾主义式的心理,我在别处还有更详细的分析与说明。现在应该注意的是,我们在上文所希望的吴越与龙的联系,事实上确乎存在。根据这联系推下去,我想谁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端午本是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而赛龙舟便是这祭仪中半宗教,半社会性的娱乐节目。至于将粽子投到水中,本意是给蛟龙享受的,那就不用讲了。总之,端午是个龙的节日,它的起源远在屈原以前——不知道多远呢!
据《风俗通》和《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古代还有以彩丝系臂,名日“长命缕”的风俗。我们疑心彩丝系臂便是文身的变相。一则《国策》有“祝发文身错臂,瓯越之民也”的话(《赵策》二)。可见文身术应用的主要部分之一是两臂。二则文身的目的,上文已讲过,是给生命的安全作保障。彩丝系臂,在形式上既与错臂的文身术有类似的效果,而“长命缕”这名称又证明了它也具有保障生命的功能,所以我们说彩丝系臂是古代吴越人文身俗的遗留,也是不会有大错的。于是我又恍然大悟,如今小孩们身上挂着五彩丝线缠的,或彩色绸子扎的,或染色麦草编的,种种光怪陆离的小玩意儿,原来也都是文身的替代品。文身是“以像龙子”的。竞渡与吃粽子,上文已说过,都与龙有关,现在我们又发现彩丝系臂的背景也是龙,这不又给端午是龙的节日添了一条证据么?我看为名副其实,这节日干脆叫“龙子节”得了。
我在上文好像揭穿了一个谎。但在那揭谎的工作中。我并不是没有怀着几分惋惜的心情。我早已提到谎有它的教育价值,其实不等到谎被揭穿之后,我还不觉得谎的美丽。如果明年孩子们再淡起粽子的起源,我想:我的话题还是少不了这个谎,不,我将在讲完了真之后,再告诉他们谎中的真。我将这样说:
“吃粽子这风俗真古得很啊!它的起源恐怕至少在四五千年前。那时人们的文化程度很低。你们课本中有过海南岛黎人的插图吗?他们正是那样,浑身刺绣着花纹,满脸的狞恶像。但在内心里他们实在是很可怜的。那时的人在自然势力威胁之下,常疑心某种生物或无生物有着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因此他们就认定那东西为他们全族的祖先兼保护神,这便是在自已身体上和日常用具上,刻画着该图腾的形状,以图强化自己和图腾间的联系。而便于获得图腾的保护。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为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藉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所以有那断发文身的风俗。一年一度,就在今天,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或裹在树叶里,一面往水里扔。献给图腾神吃,一面也自己吃。完了,还在急鼓声中(那时许没有锣)划着那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作竞渡的游戏,给图腾神,也给自己取乐。这一切,表面上虽很热闹,骨于里却只是在一副战栗的心情下,吁求着生命的保障。所以从冷眼旁观者看来。实在是很悲的,这便是最古端午节的意义。
“一二千年的时间过去了,由于不断的暗中摸索。人们稍稍学会些控制自然的有效方法,自己也渐渐有点自信心,于是对他们的图腾神.态度渐渐由献媚的,拉拢的,变为恫吓的,抗拒的,(人究竟是个狡猾的东西!)最后他居然从幼稚的,草昧的图腾文化挣扎出来了,以至几乎忘掉有过那么回事。好了,他现在立住脚跟了,进步相当的快。人们这时赛龙舟,吃粽子,心情虽还有些紧张,但紧张中却带着点胜利的欢乐意味。他们如今是文明人啊!我们所熟习的春秋时代的吴越,便是在这个文化阶段中。
“但是,莫忙乐观!刚刚对于克服自然有点把握,人又发现了,第二个仇敌一一他自己。以前人的困难是怎样求生.现在生大概不成问题,问题在怎样生得光荣。光荣感是个良心问题,然而要晓得良心是随罪恶而生的。时代一入战国,人们造下的罪孽想是太多了,屈原的良心担负不起,于是不能生得光荣,便毋宁死,于是屈原便投了汩罗!是呀,仅仅求生的时代早过去了,端午这节日也早失去了意义。从越国到今天,应该是怎样求生得光荣的时代,如果我们还要让这节日存在,就得给他装进一个我们时代所需要的意义。
“但为这意义着想,哪有比屈原的死更适当的象征?是谁首先撒的谎,说端午节起于纪念屈原,我佩服他那无上的智慧!端午,以求生始,以争取生得光荣的死终,这谎中有无限的真!”
准备给孩子们讲的话,不妨到此为止。纵然这番意思,孩子还不太懂,但迟早是应当让他们懂得的,是不是? 一九四三年七月
【原载于 1943年7月3日 昆明《生活导报》第32期】
《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
闻一多
一
在昆明不大能见到那边的报纸和刊物,所以很少知道那回事的。但孙先生提出的确乎是个重要问题,他不但属于文学史,也属于社会发展史的范围,如果不是在战时,我想它定能吸引更广大的,甚而全国性的热烈的注意。然而即使是战时,在适当的角度下问题还是值得注目的。
孙先生说屈原是个“文学弄臣”,为读者的方便,我现在把他的四项论证叙述如下。
(一)《史记》不可靠。司马迁作《屈原传》只凭传说,并没有“史源”,所以那里所载的屈原事迹都不可靠。(论证从略)
(二)战国末年纯文艺家没有地位。孙先生认为文人起于春秋战国间,那时政论家已经取得独立的社会地位,纯文艺家则没有。这情形到战国末年——屈宋时代还是一样,就是西汉时也还没有多大改变,所以东方朔郭舍人枚皋一流人都“见视如倡”,司马相如虽有点政治才能,仍靠辞赋为进身之阶(一多案也得仰仗狗监推荐!)甚至连司马迁都叹道“固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孙先生又说,经过西汉末扬雄、桓谭、冯衍等的争取,文人的地位,这才渐渐提高到东汉史书里,才出现了《文苑传》。
(三)以宋玉的职业来证屈原的身份。从《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三赋里孙先生证明了宋玉不过是陪者君王说说笑笑玩玩耍耍的一个“面目佼好,服饰华丽的小伙子”,态度并且很不庄重。而司马迁明说宋玉是“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的,那么屈原当日和怀王在一起的生活情形,也便可想而知了。
(四)《离骚》内证。孙先生发现战国时代有崇尚男性姿容,和男性姿态服饰以模拟女性为美的风气,他举《墨子.尚贤篇》“王公大人,有所爱其色而使”,“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好美者也”,和《荀子.非相篇》“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奇衣妇饰,血气态度,拟于女子”等语为证。他说作为文学弄臣的男性,正属于这类,而屈原即其一例。离骚中每以美人自拟,以芳草相比,说“昭质未亏”,说“孰求美而释女”,又好矜夸服饰,这都代表着那一时的风气。《离骚》,据孙先生看,当作于怀王入秦以前,是这位文学弄臣,因与同列“靳尚之流”争宠,遭受谗言,使气出走,而年淹日久,又不见召回,以绝望自杀时的一封绝命书。他分析其内容,认为那里“充满了富有脂粉气息的美男子的失恋泪痕”: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后宫弄臣姬妾争风吃醋。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男女情人相责的口吻。)
余即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眷恋旧情,依依不舍。)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其为央。(顾惜青春,惟恐色衰。)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旁人劝他自动回宫。他依然负气,不肯服软。)
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自想请人疏通,恐怕也是枉然。)
会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泣兮,沾余襟之浪浪。(但知自伤命薄,做出一副女儿相。)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焉能忍与此终古!(终以热情难制,决定自杀。)
至于篇中所以称述古代的圣主贤臣,孙先生以为,那还是影射怀王对他宠信不终,听信谗言,乃至和他疏远那一连串事实的。“因为屈原和怀王有一种超乎寻常君臣的关系,”他说,“所以在《离骚》中多有暧昧不清的可作两面解释的辞句。”“但他确是一个“天质忠良”,“心地纯正”,而且“情感浓烈”的人,不像别人只一意的引导着君王欢乐无度,不顾“皇舆之败绩”他——屈原是要让怀王欢乐而不妨国政,以期“及前望之踵武”的。然而他究竟是一个“富有女子气息的文人”。先生还申斥道,“无能的把事情闹糟,即使能够知耻的以死谢国人,那也逃不了孔子“自经于沟渎”,是“匹夫匹妇之谅也”的严正批评的。”总之,他“是文人发展史上一个被时代牺牲了的人物,”(因为男色的风习,在古代中国并不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我们也不因此就“剥夺了他那《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
述完了孙先生的话,我还要讲讲关于他如何提出这个问题,和我个人如何对它发生兴趣的一些小故事。本年九月间,朱佩弦先生从成都给我一封信,内附孙次舟先生的一篇文章,题作“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兼答屈原崇拜者)”是从成都中央日报的中央副刊剪下的。
上说,在本年成都的“诗人节”纪念会上,孙先生提出了这个问题,立时当地文艺界为之大哗,接着就向他发动围攻,直到最近孙先生才开始公开抵抗,那便是这篇文章的来由。佩弦先生还说到他自己同情孙先生的意思。后来他回到昆明,我们见着便谈起这事,我问他还记不记得几年前,我和他谈到孙先生类似的意见,他只摇摇头。
(十几年是一个太长的时间,我想)。这里让我打一个岔。就在本年暑假中,我接到了某官方出版机关的一封信,约我写一本屈原传一类的小书,我婉词谢绝了,读者此刻可以明白我当时的苦衷了吧!好了,前几天佩弦先生又给我送来孙先生的第二篇文章,在这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的附白中,孙先生转录了李长之兄给他通信里这样一段话:“昔闻一多先生亦有类似之说,一屈原以梅兰芳相比。”本来我看到孙先生第一篇文章时,并没有打算对这问题参加讨论,虽则心里也发生过一点疑问让孙先生这样一个人挨打,道义上是否说得过去呢?如今长之兄既把我的底细揭穿了,而孙先生也那样客气的说道“闻一多先生大作如写成,定胜出拙文远甚”,(这仿佛是硬拖人下水的样子,假如不是我神经过敏的话)。这来,我的处境便更尴尬了,我当时想,如果再守口如瓶,岂不成了临阵脱逃吗?于是我便决定动笔了。
然而我虽同情孙先生,却不打算以同盟军的姿态出马,我是想来冒险作个调人的。老实说,这回的事件并不那样严重,冲突的发生只由于一点误会。孙先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不幸的是他没有将这事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代表的意义充分的予以说明,这便是误会之所以发生吧!我以为,事实诚然有些讨厌,然而不先把意义问个水落石出,便一窝蜂的涌上来要捣毁事实,以图泄愤,这是文艺界朋友们太性急点,至于这时不赶紧宣布意义,让意义去保护事实,却只顾在事实的圈子里招架,也不能不说是孙先生的失策。其实实讨厌,意义不一定讨厌。话说穿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惟不能被剥削,说不定更要稳固,到那时我相信我们的文艺界还要欢迎孙先生所指出的事实,岂只不拒绝它?
三
除一部分尚未达到奴隶社会阶段的原始民族外,全人类的历史便是一部奴隶解放史。在我们的历史上,最下层的离开贵族(奴隶领主)最远的农业奴隶,大概最先被解放。次之是工商业奴隶。在古代自足式的社会里,庶民的衣食器具都不用假手于人,所以在民间工商不成其为独立职业的。只养尊处优的贵族们才需要并且能够养一些工商奴隶,给他们制造精巧的器具,采办珍奇的货物。商处于市井,是在贵族都邑的城圈内的,工处于官府,简直在贵族家里了。这两种奴隶被解放的时期的先后,便依他们所在地离开贵族的远近而定,但比起农人来,可都晚得多了。
但解放得最晚的,还是那贴紧的围绕着主人身边,给主人充厮役,听差遣,供玩弄,和当清客——总而言之在内廷帮闲的奴隶集团。这其间所包括的人物依靠后世的说法,便有最狎昵的姬妾幸臣,最卑贱的宫娥太监,较高等的乐工舞女和各色技艺人才,以及扈从游讌的“文学侍从之臣”等等。论出身他们有的本是贵族,或以本族人而获罪,降为皂隶,或以异族人而丧师亡国,被俘虏为奴,或以出国为“质”,不能返国,而沦为臣妾,此外自然也有奴隶的子孙世袭为奴隶的。若就男性的讲,因为本是贵族子弟,所以以往眉清目秀,举止娴雅,而知识水准也相当高。从此我们可以明白,像这样的家内奴隶(包括孙先生所谓“文学弄臣”在内)身份虽低,本质却不坏,职事虽为公卿大夫们所不齿,才智却不必在他们之下。他们确乎是时代的牺牲者,当别的奴隶阶层(农,工,商)早已经获得解放,他们这些狐狸,兔子,鹦鹉,山鸡和金鱼却还在金丝笼和玻璃岗里度着无愁的岁月,一来是主人需要他们的姿色和聪明,舍不下他们,二来是他们也需要主人的饲养和鉴赏,不愿也不能舍弃主人。他们不幸和主人太贴近了,主人的恩泽淹灭了他们的记忆,他们失去自由太久了,便也失去了对自由的欲望。他们是被时代牺牲了。然而也是被时代玉成了。玲珑细致的职业,加以悠闲的岁月,深厚的传统,给他们的天才以最理想的发育机会,于是奴隶制度的粪土中,便培养出文学艺术的花朵来了。没有弄臣的屈原,那有文学家的屈原?历史原是在这样的迂回过程中发展着,文化也是在这样的迂回中成长的。
后端午问题
劳 燕
端午节的首要或主要问题,我想是两个,一个是放假,一个是粽子。端午节怎么过,就具体成了放假怎么过,粽子怎么吃的问题了。端午节一过,有关端午的问题好像没有过。我这样说,有点拽吧?
在我来说,退休了,放假不放假无所谓。偏偏端午节上海连着三天下雨,于是哪里也不去,只是读书,是“在四大名著里过端午节”, 放假后要上班,在我家里,只有小孙子有关,他要回幼儿园去。照此说来,第一个问题不成问题了。
粽子问题,节眼上,粽子的价格就跌下来了,我就乘机多买了一些,不为省钱,也不是粽子好吃,只为懒得煮饭,吃一只粽子过一餐,三只过一天。当然有个食品安全问题,没说的,再大的病也得了,还在乎这些,无所谓。
小孙子在端午节连着吃了两天粽子,最后一天,出于安全健康考虑,我对他说:“别吃粽子了。”小孙子不答应,问为什么?我就随口说:“粽子是糯米裹的,糯米黏糊着呢!知道不,万里长城城墙就是用糯米粘合石灰砌起来的,你看这城墙,粘得牢不?呵呵,这么粘的东西到了肚子里,就会把你小肚肠粘了。”小孙子不买账,说:“那你不也在吃吗?”我只好说:“你们小朋友,肚肠嫩,还没长硬,粘上很容易,我们大人肚肠长好啦,像,像什么呢,像破麻袋,像砌长城那种砖,所以大人吃粽子不要紧。”小孙子勉强停止摄食粽子。我颇为得意。
节后,我照样休息,小孙子却要去他的幼稚园“上班”。中午刚过,幼稚园的老师打给我一个电话。原来,端午节后,幼稚园开学第一天,安排的是对小朋友进行节日传统教育,中午的餐食安排是吃粽子。我家这位“上班族”就拒绝吃粽子,说了我说的那套话,还作了不食“嗟来之食”的道道——“如果我们嫩肚肠被糯米粘上,就会变成硬砖”。这下好,这个上班族全体22个小朋友拒绝吃粽子,午餐绝食。老师电话那头说完,我一看,时钟指在正午12:00。于是,我只好回复老师,老实交代了糊弄小孙子的话,答应去一次幼稚园,马上去。
后端午问题,粽子后遗症,看来还是没有解决。
- 上一篇: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 下一篇:端午节是什么时候,2015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
为您推荐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