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中秋习俗
发布时间:2014-08-29 23:07 来源:取名网 作者:瓷都小编 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平阳中秋习俗
中秋习俗中较为普遍的有吃月饼、赏月而在平阳中秋习俗中有许多鲜为人知习俗,如祭月光佛、摆神庙等平阳中秋习俗。
中秋小摆设的形成及发展
古代平阳,民间普遍信仰月亮神,俗称“月光佛”。每逢中秋节,都要举行赏月和祭月,“贫窭亦然”。节前,城区的打锣桥、府头门(即今人民广场)一带,有各种小型摆设物具在地摊上叫卖,有些店铺也有出售。其中有香炉、烛台、盘碗、堂灯、桌椅、轿马、金鱼缸、乐器以及各种人物、戏具等,都缩至三五寸,长不逾尺,有铜、锡制的,也有用木竹做的,十分逗人喜爱。这是一种适应中秋赏月需要的临时集市,顾客以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他们成群结队来选购这些小商品,以便中秋赏月时使用。
按照平阳中秋习俗在中秋节傍晚,当月亮升起后,人们在中庭摆开小桌或茶几,儿童们把赏月食品盛以小盘,陈列起来玩赏。有的人家用一个米筛,内置一大月饼。这种甜饼直径1尺左右,厚约0.5寸,内实无馅,外附芝麻,其大如盘,像个大月亮。清戴玉生《瓯江竹枝词》诗云:“手招银屏看素娥,纤云四卷镜新磨。儿童笑指盘中月,比拟天边大几多。”在月饼周围放10只小碟子(木制,直径约2.5寸,染以杂色,也有用铜、锡做的),碟中放上各种各样的果品或特制的动物图案糕饼,作为祭品。大月饼中央置一小玻璃金鱼缸,内放各色金鱼,两边还放置小烛台。同时,每家还把其他小型物品,如玛瑙、珊瑚、碧玉等物品和花卉、盆景等,都摆出来,任人参观,相互炫耀。有钱人家开筵赏月,吃中秋酒,穷苦人家仅煮食粉干和芋艿。待月亮东升,阖家在中庭对月啖饼,进行赏月。
就在上述围绕赏月举行分散摆设活动的基础上,一项平阳中秋习俗的特殊习俗进一步发展而成——中秋小摆设。光绪年间,平阳城区有几家铜锡店的店主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别出心裁专门雇用工匠,发挥平阳工艺的特长,运用多种材质制作各式小物具,使摆设更趋丰富。
年复一年,越积越多,多者用10多张八仙桌排成条状,形成系统陈列,其中著名的店家有大同巷的陈启兴银店、鼓楼下的新福兴铜锡店和五马街的施祥兴锡店等。一些有钱人家为了炫耀自己富有,也专门雇匠,细工制作。这些商店和富家在店堂或中堂上,放数张桌子,专门摆设各种小型物品,多的可摆十几张桌,中堂摆不下,另辟房间陈列。
在平阳中秋习俗中有的摆神庙,有的摆封疆大吏的衙门或者王侯将相的宅第,所有的旌旗、对联、乐器、 花圃、楼台、舆马、灯彩、烛台、几案、盘碗等一应俱全,十分逼真,而且大都缩小至三五寸不等。凡有小摆设之家,日夜均任人参观,摆家争奇角胜,观者络绎不绝。后来,又和商业活动密切结合起来,以此招揽顾客,推销货物,进一步发展提高了小摆设的观赏和应用功能。
据清张《杜隐园日记》记载,他在光绪廿六年(1900)的中秋节,两次到城区观看小摆设,并记下了当时的实况:
“闰八月十四日,未刻,同周仲明、张衡甫外出游玩,闻五马街施祥兴中小摆设甚佳,因往观之。见其陈设约十余桌,上布五色幕彩额,珠灯、明角、洋球齐悬,中供文武帝二尊,一切旗帜街牌,文武执事,磁玉古玩,陈设俱全。神座后隔以玻璃屏。又设小弹唱丝竹一桌,上列小榻床一张,旁列小交椅四座,桌垫椅披均大红缎,洒金榻床后则陈大锦屏十二粒,是红木雕成,上绘山水。第一张桌,头门设高脚牌四副,门内左首有小桌一张,上设鼓吹各器具,神亭、神轿排列左右,均雕镌精致。亦可谓无微不入,有美毕臻焉。”
又,“闰八月十五日,是夜月色颇明……邀仲明、王颂琳同行,先至五马街施祥兴看小摆设,以人多不得进,转至鼓楼下城守前新福兴锡店中看小摆设,是处游人亦多,余等挤入观之……闻此家摆设,原本年新制,约费洋四五百元。盖有意与施祥兴摆设争奇角胜,故此处之新鲜,阅者无不啧啧叹赏也。”
据平阳中秋习俗记载,小摆设在清代已在平阳流行,后一直传承至今,成为平阳八月中秋的一项有特色的民俗:“家家望乡度中秋,玉堂里巷人似流。为赏银楼小摆设,玲珑细致口碑留。”(见瘦梅《温州月令竹枝词》)在城区,直到1946年,陈同源钟表店展出小摆设后就逐渐失传。建国后因对民间遗产工作有所忽视,一直没有认真组织抢救。1986年春节,热心民俗的老艺人俞时逢,花了3年时间,精心制作了一套小摆设在温州市工商联小礼堂展出,曾使这一古老的平阳民间艺术重放异彩,获得不少好评。后又于1989年在市工人文化宫展出。但因多方面原因,两次展出均未臻完善,需要进一步充实和调整。目前,平阳小摆设因经费等问题,尚没有措施加以扶植和恢复,其中有些工艺正濒临失传,亟待抢救。
以上的平阳中秋习俗中有部分习俗已经失传,市民可通过本文了解更多平阳中秋习俗。
为您推荐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