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黄大仙祠,黄大仙灵签
发布时间:2012-06-05 17:24 来源:取名网 作者:w.cdqmw.net 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黄大仙的信仰与崇祀,相传早在黄初平飞昇後已经开始,也许在晋代已经发生。黄初平在金华山牧羊遇仙,在赤松山金华洞修炼成仙,加上“叱石成羊”,“证道得仙”等奇遇,非常引人入胜。再加上他们传说中能授人药方,度人成仙的故事,令初平兄弟为人所崇信。
据说黄大仙能“有求必应”,因而深受善信的崇祀,但事实并非如此。据《惊迷梦》的序文记载,原来黄大仙的“有求必应”,必须要符合“普济劝善”的原则,这也是黄大仙信仰的宗旨;欲求富贵显达的话,他是“有求不应”的。
黄大仙由来
香港的黄大仙庙香火鼎盛,而黄大仙究竟是何人,他又是怎样成“仙”的呢?
一种说法是:黄大仙是晋代术士黄初平。此说源出于《金华府志》。该志卷二十二“仙释”条云:“晋,皇(黄)初平,兰溪人,牧羊遇道士,将至金华山石室中。兄初起寻之四十余年,一日逢道士,引入山相见。问羊安在?初平日:在山之东。初起视之,但见白石。初平叱之,石皆成羊。初起遂绝粒,服松柏、茯苓,亦得仙。后还乡,其族尽亡,乃复去。初平别号赤松子云。”如此看来,黄大仙就是黄初平了,他别号赤松子,所以几处黄大仙庙名,前面都有“赤松”二字,叫“赤松黄大仙祠”,以示正宗。至今,金华民间仍流传着黄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金华北山有地名二仙祠,“二仙”即指黄初平、黄初起兄弟。因他兄弟俱成仙,故有人认为黄大仙非指一人。而是指兄弟二人。二仙祠那地方,原建有赤松观。《金华县志》载:“赤松观,一名宝积观,在县东北二十里。西晋时皇(黄)初平、初起叱石成羊、白日飞升之地……”。只是这座建于西晋巍峨雄伟的黄大仙祠,早已荡然无存了。
此外还有一说:黄初平是广东东莞人,是东晋拜葛洪为师在罗浮山炼丹得道的黄野人。黄野人的家乡在石龙附近的水南乡。
抽签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抽签时要当事人自己亲自抽;
2、需虔诚,认真,不可以玩笑试之,亦不可随便抽签,要遵守:“无事不占”的规律,所谓“心诚则灵”;
3、抽签的时间:中午十二点左右和晚上十一点前或者后,晚上十一点是阴阳相接之时,最适宜抽签,抽签的信息也最准确;
4、房事后和打雷下大雨时不要抽签,因为此时信息不稳;
5、不要连续抽多个签,古书云:多占者不准确,问出来的卦也不准了;如果确实有几个问题要问,最好相隔12天以后再抽,实在着急至少也要休息几个小时;
6、净身(就是洗澡),如无条件洗澡的,也必须把双手洗干净;
7、环境要安静,无外界噪声干扰以及人干扰,手机关机或者震动放到另外房间,抽签的地方要干净,不可在污垢不堪之地抽签;
8、准备开始抽签前,先要对求测的事情专注静心思考二分钟,默默许愿起誓,今后要行善积德。
黄大仙生平梗概
黄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出生于金华丹溪。
据道藏《赤松山志》载: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备德不仕明帝大宁三年四月八日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二君生而颖悟拔俊秀耸有异相。黄初平八岁开始牧羊,牧至十五岁时在山中遇神仙广成子,见他聪颖善良忠厚,于是带至金华赤松山石室洞中学道。从此初平绝弃尘世追求,潜心修行。积世累功逾四十年,终修得正果。其兄黄初起,思念初平,加之多年来音信杳然,于是跋山涉水四处寻找初平,历年不得。四十年后在市中遇一善卜道士,问卜初平下落。道士告之在金华山有牧羊儿与其弟相似,并将其带至赤松山石室洞,兄弟终于相见。初起见初平神通如此,遂抛妻别子,专心修行。并在仙师的指引下,共服松果茯苓饮泉水,聚天地之灵气,精心研究道义,双双修炼成仙。后隐居山中石洞教授弟子,均得道成仙。玉帝命小皇君主赤松山并赐神姓,掌管天上世界。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淳熙十六年封大皇君冲应真人小皇君养素真人,景定三年加封冲应净感真人,养素净正真人。唐本观道士舒道纪有诗为证: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
黄大仙不仅在家乡造福黎民,而且仙游各地“普济劝善,助人为乐”,海内外侨胞视其为中国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李白,苏轼,郑士懿等均有诗赞之。历代传颂黄大仙“驱邪扶正,除暴安良”。在英殖民经济时期大多数港人崇奉赤松黄大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曾“治病救命,佑福保安”被尊为财神和吉祥之神,全国各处的黄大仙祠香火越烧越旺,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赤松山作为黄大仙成仙得道的宝地,是吸引众多的信徒日夜向往的仙乡宗庙,他们不远万里来寻找仙源,朝圣观光。赤松黄大仙宫将海外炎黄子孙的谆谆爱国之心紧密连接在一起,黄大仙“普济劝善,扶弱救贫”的精神也世世代代被广为传诵,发扬光大。
黄大仙信仰核心
普济广施的传统
广州的普济坛,就是为“普济”而设。在救人急难的前提下,普济坛开展了施药的善举,及後扩展为赠医送药,成为黄大仙坛堂的传统事业。广东普济、普庆和普化三坛的祠庙均设医孳局,提供赠医送药的服务。香港沦陷期间,药局被迫解散,之後在1943年复开,至1956年啬色园全面开放後,赠医施药的事业更为扩展,在1980年落成的中西医药局,提供中医赠诊、西医诊疗、注射及配药的服务;同年更成立“啬色园医孳基金会”,接受各界人士的捐输。
除了赠医施药外,奉祀黄大仙的道堂祠庙,也有参与及发展其他慈善工作,包括施粥送饭、匿名送钱、施棺助殓、赠送棉衣等。今日的啬色园,已是一间有规模的慈善团体,充分发挥黄大仙「普济」的精神。
劝人以善的宗旨
黄大仙及其信众也重视「劝善」的推广。「劝善」是黄大仙「显灵」的最终目的,而印行善书就成为了当时道侣的首要任务。
第一种劝善之书是《惊迷梦》,於1899年刊印,汇收了1897至1899年间,黄大仙及列圣列仙降扶箕开示的诗文,大部分是他们劝世的苦口箴规。
第二种是《醒世要言》,於1906年刊印,汇编了1903年黄大仙及列位仙圣箕示的诗文,但比《惊迷梦》更集中於纲纪伦常的说教。
最后一种是于1963年刊行的《三教明宗》。全书分三部分,将儒释道三教神圣箕示的文章,汇集成编,分述三教义理。
自60年代中期以後,啬色园把劝善的工作不仅停留在言文上,还融入社会,藉兴学育才来播扬道德文化。自1968年,啬色园不断增建学校,时至今日已达12间:中学5间、小学4间和幼稚园3间。这些学校均以“普济劝善”为校训,当中还在中学课程设“经训”科,让学生认识三教要义。
黄大仙的徒众致力将“普济劝善”的宗旨见诸行动,与信仰融为一体,成为黄大仙信仰的核心。
黄大仙名初平,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晋成帝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八月十三出生于金华丹溪。黄大仙本名黄初平,祖籍是广东东莞人,是东晋拜葛洪为师在罗浮山炼丹得道的黄野人,黄野人的家乡在石龙附近的水南乡。
据道藏〈赤松山志〉载:丹溪皇氏婺之隐姓也皇氏显于东晋上祖皆备德不仕明帝大宁三年四月八日生长子讳初起是为大皇君成帝咸和三年八月十三生次子讳初平是为小皇君二君生而颖悟拔俊秀耸有异相。
黄初平八岁开始牧羊,牧至十五岁时在山中遇神仙广成子,见他聪颖善良忠厚,于是带至金华赤松山石室洞中学道。从此初平绝弃尘世追求,潜心修行。积世累功逾四十年,终修得正果。
其兄黄初起,思念初平,加之多年来音信杳然,于是跋山涉水四处寻找初平,历年不得。四十年后在市中遇一善卜道士,问卜初平下落。道士告之在金华山有牧羊儿与其弟相似,并将其带至赤松山石室洞,兄弟终于相见。初起见初平神通如此,遂抛妻别子,专心修行。并在仙师的指引下,共服松果茯苓饮泉水,聚天地之灵气,精心研究道义,双双修炼成仙。后隐居山中石洞教授弟子,均得道成仙。玉帝命小皇君主赤松山并赐神姓,掌管天上世界。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淳熙十六年封大皇君冲应真人小皇君养素真人,景定三年加封冲应净感真人,养素净正真人。唐本观道士舒道纪有诗为证: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
黄大仙不仅在家乡造福黎民,而且仙游各地"普济劝善,助人为乐",海内外侨胞视其为中国道教在南海的最高尊神。宋代元符淳熙两位皇帝先后诰敕"崇其美名,褒其有求必应"。李白,苏轼,郑士懿等均有诗赞之。历代传颂黄大仙"驱邪扶正,除暴安良。"在英殖民经济时期大多数港人崇奉赤松黄大仙,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黄大仙擅长炼丹和医术,曾"治病救命,佑福保安"被尊为财神和吉祥之神,全国各处的黄大仙祠香火越烧越旺,信徒遍布世界各地。
赤松山作为黄大仙成仙得道的宝地,是吸引众多的信徒日夜向往的仙乡宗庙,他们不远万里来寻找仙源,朝圣观光。赤松黄大仙宫将海外炎黄子孙的谆谆爱国之心紧密连接在一起,黄大仙"普济劝善,扶弱救贫"的精神也世世代代被广为传诵,发扬光大。 黄大仙风景
- 上一篇: 上一篇:易经预测的准确性
- 下一篇: 下一篇:推背图全文详解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