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
发布时间:2014-12-24 09:54 来源:取名网 作者:w.cdqmw.net 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佛的定义
“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是广义的。我试将“佛”的定义如下:
“佛” 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让我重复一遍:“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 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里请注意佛法与其他宗教的不同点: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得解脱。佛不 能使我们上天堂,或判我们入地狱。要为“佛”下一个定义,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简单地说,佛就是“觉者”,“一个觉悟的人”,“觉者”由 梵语音译为浮屠,佛陀等,佛是佛陀的简称。也许更明确一点,应该说佛是一个对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有透彻觉悟的人。还有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普遍地为一般人 所接受,就是说: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觉)和觉他 (行)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如果我们拿佛教和世界上现存的其他宗教相比较,很明显的可以发现佛教和它们之间,有着诸多的不同,为了解释的方便,我把它归纳为十点来说明,也就是说佛教最少具有以下十个特色。
第一、佛是人而不是神
遍 看全世界各个宗教,除了佛教之外,没有一个宗教的教主不是以超人的“神”格自居的。这个神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他主宰着人类的吉凶祸福,它操纵着万物 的生死荣辱。人类只有匍匐在他的面前,赞美与讴歌,把一切成就荣耀归于万能的神,信仰他的才能上天堂,反对他的只有堕入地狱,绝无抗辩申诉的余地。
而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请读者们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 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听命于任何人或任 何超乎人的神。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在自己的行为善恶与努力与 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
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 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释迦牟尼也不能像变法似地点石成金。他主张“人要怎么收获,就先要怎么栽。”他不能使一棵莲雾树长出苹果来,你若想要 收获苹果,就先要播下苹果的种子。释迦牟尼只不过是告诉你如何栽培,以便来日有丰硕的收获,但栽培的工作还是要你自己动手。梁启超先生在“学问的趣味”一 文中,不是也做过这样的比喻吗?他说冬天晒太阳的滋味舒服透了,但“太阳虽好,总要诸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释迦牟尼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 会(次),无非是为我们指出一条“成佛之道”——自己创造最彻底圆满的智慧与人格。但这一条路却是要自己凭着毅力、智慧、恒心去走完它的。所以佛说:“工 作须你们自己去做,因为我只教你们该走的路。”成佛没有捷径,修行是点滴功夫,“不经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第二、佛是真平等者
我说佛是真平等者,并不是信口胡说的,我们先就当时印度社会背景来观察:谁都知道释迦牟尼时代的印度,社会分成婆罗门、贵族、平民、奴隶等四大阶级,而贵为太子的释迦牟尼眼见社会阶级的不合理,毅然树起平等的旗帜,主张废除阶级对立,倡言众生平等。
请 诸君好好地想一想,历史上所有的革命,都是卑贱低下的阶级要求“提高”和显贵高上的阶级平等,绝对没有像释迦牟尼一样,自己愿意“降低”他的太子身份与平 民、奴隶平等的。由于他这种大公无私,无所为而为的作风,所以我说他是真平等者。同时佛教又主张“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又把平等的意义推上更进一步 的境地。
我想“无缘大慈”与“同体大悲”的意思,一定还有些同学们不太清楚,这儿我应该简单地叙述一下:
(一)无缘大慈:佛 教主张不但对跟自己有关系的人要慈爱,如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等;同时对跟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关系的人也要慈爱,如跟我从不交往或素不相识的人,也一样 地关怀爱护。“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
(二)同体大悲:同 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说:“四海之 内皆兄弟也。”正可表现“同体大悲”的胸襟。而地藏王菩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深心,更是同体大悲的极致。最后我要加以说明的,也就是最能表 现佛教“真平等”精神者,就是佛教把平等的观念,不局限于万物之灵的人,佛教反对除人类以外的一切动物都是被创造来给人饱享口腹的论调。一切动物临死的悲 鸣哀号,真是惨不忍睹,恸不忍闻,连孟子都要慨言:“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佛教更进一步地肯定这些被我们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所滥捕乱杀的动物,无不具有佛性——一种来日可以成佛的潜能,纵使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形体上、智慧上 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权利上,在佛性上却是平等的。(就像一个穷凶极恶或是愚蠢无知的人,他亦具有“人性”一样,我们要以“人道”来对待他,用“人道” 来教育他、感化他。) 古人说:“天有好生之德。”又说:“万物与我并生。”都是一种视万物为一体的平等思想。只不过是没有佛教说的如此透彻罢了。
- 上一篇: 上一篇:佛学入门常见词汇简述
- 下一篇: 下一篇:为什么要上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