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2)
发布时间:2014-12-24 09:54 来源:取名网 作者:w.cdqmw.net 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第三、佛不是生而知之者
释 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姓乔答摩,名叫悉达多,西元前六世纪生于北印度,亦即今天毗邻尼泊尔南方国境,卡德曼多约二百公里处伦明丽的地方。他在29 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35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 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从此人们才称释迦牟尼为佛陀,或简称做佛。意即:真理的觉醒;或简称做:觉者。我简介佛陀修行的经过,主要的目的,是要告 诉各位,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释迦牟尼——他只是 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而我们是后知后觉者。佛与我们的不同,不是在人格上、地位上的不同,只是在一个“觉”字的不同罢了。即韩愈说的:“闻道有先 后。”
第四、佛教不承认有顽劣不可教化的人
依照其他宗教的说法,他们的教主或万能的主, 在百般威迫利诱之后,或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之余,如果仍然不知幡然觉悟,投靠到神的旗帜下,忏悔、承认自己是个迷途的罪人,可怜的羔羊的话,那么一旦最后 的审判到来,一律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 古人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世上做人父母的,永远敞开着大门,盼望着浪子能够回头,尽管他们的子女是个罪恶满贯的强盗。
从来没有一对父 母,希望或忍心自己的孩子永远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地狱中受苦的。佛教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只要放下屠刀,立地就可以成佛。佛更认为真正的“犯人”不是罪 恶,而是无知,一切罪恶都是由于无知(佛教叫“无明”)所引生出来的。因此苦口婆心地、日夜不停地开导、启发众生,就变成了佛的责任了。佛关怀众生,“如 母忆子”,不但不忍心众生身受地狱之苦,而且广发“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誓愿。(菩提是“觉悟”或“正道”的意思,证菩提就是得 道或成佛之意)这是何等慈心!何等悲愿!这才是真博爱!这才是真怜悯呀!
第五、佛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人皆可成佛
在 前面第三点里,已经提到过佛与众生,只是在于觉悟时间的先后而已。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正可拿来做辅助说明。“佛”只是对一个觉悟者的通称而已。就像 我们称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为“教师”一样,教师不只一位,人人可以做教师,处处可以有教师。同样的道理,佛不是单指释迦牟尼一个人,人人可以成 佛,处处可以有佛,不只这个世界有佛,宇宙中无数个星球上都可以有佛(当然也有众生)。这一点也是佛教同他教根本不同的地方,其他的宗教只能承认他们“独 一无二”的神,而尽力地攻讦、否定他教的神为“假神”。同时在他们的教义下,人类无论如何地努力奋斗,永远不能与神并驾齐驱,同处于平等的境地(永远是主 仆关系)。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人只不过是神所造的“物”之一而已。
第六、佛教不承认有创造万物的神
依 照某些宗教的说法,宇宙万物是由万能的主所创造的,他们的证据是旧约中的“创世纪”。其实稍为懂点思想的人,马上就可以会意“神”也是人类思想的产物,人 类凭着自己的观念和形像造神。而人类创造了“神”,目的之一是在解释“宇宙人生的起源”,佛家称它做“第一因”。但“神”本身从何而来?外教徒不但不肯去 追究,而且十分肯定地说:“神是万能的,他是自然存在的。”亲爱的朋友呀!如果神能够“自己存在”,换句话说他不用被别人创造,就可以自己存在,那么“神 创造宇宙人生”的观念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同理宇宙人生也可以自然存在了)
这里我们列下一个数学式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虽然不十分恰当,但 多少可以帮助同学们了解:假设宇宙人生的起源为X。求X=?外教徒的解答是这样的,他们不必引用定理或已知的假设,直接就写了答案:X=神,然而神是从那 儿来的呢?请看下列的式子:X=神=Y,稍有数学观念的人都知道,Y也是一个未知数,换句话说这个问题照样没有得到解答。
佛教根本否定“神 创造万物”的假设,根本就不承认宇宙有第一个“开始”。所谓一件事的“开始”只是前一件事的“结束”而已。在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中,一件事物的消逝就构成另 一件事物生起的条件。张澄基博士在他所著的“什么是佛法?”一书中,对这个问题曾经做过如下的解说:“开始”这个观念,是因人类“有限”的心理(所产生 的),不能涵括万千的因果关系。比如说我们去看第三场的“乱世佳人”电影,从七点“开始”演,到十点一结束”,但是我们再仔细想一想,第三场电影的“开 始”,其实就是第二场的“结束”,而第三场的“结束”,不就是第四场的“开始”吗?所以说“开始”这个概念,只是对某一特定事物而言才有意义;对整个错综 复杂、因果相续的宇宙而言,就没有意义了。
时间是流动不息的,谁能从中找出停止不动、所谓“现在”的一点来?然后说这一点就是“开始”呢? 其实佛教对于讨论这一类对人生没有利益的问题(哲学上的形而上学),并不感兴趣,因为宇宙是无始的,也是无终的,人们殚精竭虑去追求“宇宙的第一因”,将 是枉然的,徒劳无功的。当你千辛万苦寻求到“第一因”时,你势必发觉在它之前还有一个“因”。如此循环不息,周而复始,你永远寻求不出一个固定不变的“第 一因”来。同时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如果你还是要钻牛角尖,那么当你还没有追求到“宇宙第一因”的答案时,你可能已经死了。
在佛经里,有一 段极精彩的比喻:“有一个人被毒箭所伤,他的亲友带他去看外科医生。假如当时那人说:‘我不愿把这箭拔出来,我要知道是谁射我的,他是刹帝利种?婆罗门 种?吠舍种?还是首陀罗种?他的姓名与氏族是什么?他是高是矮还是中等身材?他的肤色是黑是棕还是金黄色?他来自那一城市乡镇?我不愿取出此箭,除非我知 道我是被什么弓所射中,弓弦是什么样的?那一型的箭?笛羽是那种毛制的,笛簇又是什么材料所制?等等’如此;这人必当死亡,而不得闻知这些答案。” 所以佛教不浪费篇幅和时间,苦苦去追究“宇宙的第一因”的问题。
因为追求也是无用的,同时也是对人生无益的,这些跟人们脱离生、老、病、死 的痛苦无关,不能使人从而得到宁静、解脱的快乐。话题稍微扯远了,现在我们再谈佛教反对宇宙万物是由神所创造的,而认为万物都是“因缘聚合”而成的。比如 我们眼前的一座山,它是土石之积;湖泊是凹地积水而成;再看教室的桌椅,则是木匠用木头做成的。如果把土石散开则不复成“山”;把湖泊的水抽干则成凹地, 那来“湖泊”的影子?再把木板一片片地拆散,请问“桌椅”在那里?这些有形体可见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简称它们叫“色”,因为它们只是“因缘暂时的聚合”而 已,并不是真实不变的,所以我们说它们是“空”的——没有永存不变的实体。这就是佛经上“色即是空”的简单道理。然而,佛教说“色即是空”,这“空”字并 不是“空空如也”的“空”,也不是“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一种含着妙有的“真空”。这句话怎么个说法呢?
我且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眼前有 一杯水,把水加热后就变成水蒸气了,再也看不见水的影子。但这并不是说水真的就消失成“空”,当水蒸气遇冷的时候,又会还原成“水”了。再者懂得化学的 人,都知道水是氢氧的化合物,换句话说“水”不过是氢和氧暂时的化合的“物”而已。水经过电解以后,又会变成氢气和氧气了。依此类推宇宙万事万物,没有一 件不是因缘暂时聚合生成的,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因缘合则生,因缘散则灭,那里有创造万物的“神”?那有被创造的“万物”呀?
第七、佛法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
佛对众生说法,都是针对不同的根机,随着时空的不同而设教。佛因为教化的对象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例如,对于智慧高的人,佛就告诉他能够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当下即悟的道理;对于智慧稍低的人,佛就告诉他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地去修行。
又 如:对于热衷名利的人,佛就告诉他“名利皆空”的道理;而对于消极悲观,认为人生毫无意义,生命全是虚无空幻的人,佛就告诉他“人生是难得的,生命是宝贵 的,人可以藉努力以获致幸福和快乐。”来鼓舞他的勇气和信心。同样的道理,由于时空的不同,佛就有不同的比喻和说明; 例如:台北的人问佛说:“台中如何去法?”佛的答案是:“南下。”至于回答高雄的人则说:“北上。”依此类推,只要众生所处地方不同,佛的回答也就不一样 了。佛法有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个法门(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这些修行的方法都是为适应众生的根器,为对治众生的烦恼而创设的。如果没有众生也就不须要 有佛法了。
佛法如“药”,众生没有烦恼的“病”,药就不需要了。佛法传世逾二千五百余年,能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众生,这就是它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所致。而这种教育方法,正是佛教的特色之一。
第八、佛法是入世的
佛 教讲的道理,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出世”的,但它和“入世”的精神并不抵触(所谓“出世”并不是脱离、逃避世间,而是改造这个世间,重建这个世界)。佛经上 所讲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就是说明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每一个有心向道的人,他不可能厌弃这个世界,逃避 这世界上的人类,而“独善其身”地修成正果。
因为一个人要想成佛,他除了具备聪明智慧之外,还要有广大的誓愿悲心去普渡众生。要以这两种 “悲”和“智”交互运用,相辅相成,做到彻底、圆满的境地才能成佛。所以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来做入世的事业,从修行一直到成佛,既没有“入世”,也没有 “出世”,因为一直是在这个世间进行的呀!而佛经上虽然有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等净土,劝人念佛往生彼国,但稍微了解佛法真谛的人都知 道,这是诸佛菩萨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权宜方便,佛教最后的目的是在于“化人间为庄严净土,变地狱为极乐世界。”这才是佛教的真正宗旨,并不是要人人逃避这 个世界而躲到西方净土去享福。
第九、佛教没有排他性
世界上大部份的宗教,都只承认他们自 己所信的宗教教义才是唯一的“真理”,而排斥他教教理为“邪说”。而佛教认为一切宗教,只有教义深浅的区分,很少有好坏邪正的差别。任何一种能够存在世上 千年以上的宗教,一定对世道人心有着或多或少的裨益的,否则这个宗教早就被人类的“智慧”所唾弃,以及被时间的浪涛所冲失了。
问题只是在于 某些宗教只能给人以短暂的、少数的快乐,而有些宗教则能予人以永恒的、多数的幸福,而佛教正是属于少数的后者之一。在佛法传世的近二千五百年之中,佛教一 直与其他的宗教和平共处,历史上为了传教而与其他宗教发生流血冲突的事,佛教从来没有过。这里我要请朋友们看印度阿育王(西元前三世纪),遵照释迦牟尼的 宽大慈悲,兼容并蓄的遗教,有一段至今原文尚存,被雕刻在岩石上的诰文:“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能帮助自 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坟墓,也伤害了别的宗教。” “因此,和谐才是好的。大家都应该谛听,而且心甘情愿地谛听其他宗教的教义。”(谛听即留心听。)从这一段文字看来,这种宽容和诚意,正是佛教文化中最珍 贵的遗产之一。“真理”在佛教看来是没有国界的,它不须任何宗教的“商标”。它也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或属于任何时代中的任何一个人。
所以 佛所说的真理,不是他一个人独有的,因为佛只不过是一个“真理的发现者”而已,就像牛顿所发现的“地心吸引力”,并不是牛顿专有的一样。因此佛教认为一切 合理的、具有永恒不变的道理都是“佛法”。“你要爱你的仇敌。”虽然出自于圣经,但佛教毫无疑问地承认它是具有美德的真理。(与佛教的“无缘大慈”、“同 体大悲”相同。)佛法像浩瀚的江海,它能容纳地球上的一切大小河川。所以佛经上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啊!
第十、佛教是民主和自由的
在 其他宗教里,教主所说的话就是不可抗拒的“命令”,就是不容怀疑的“真理”。谁要是不服从或稍微表示怀疑,那么必遭天谴神罚。在外教的经典里明白地记载 着:人类的始祖因为违背了上帝的命令,而永远地被赶出了伊甸园;而且他们的子孙——也就是千千万万的人类,包括以前、现在和未来的,也因此而莫明其妙地跟 着受苦了。依外教的解释,这叫做“原罪”的遗传。
不过,我只听说过某些疾病会遗传,没有听说过“罪”也会遗传的。除了古代专制野蛮时代,一 人犯罪,全族会遭受诛连,以致被斩尽杀绝而外;现在任何一个进步的文明国家,父亲犯罪,父亲坐牢,跟妻子儿女扯不上半点关系的。而佛教就是这样主张:佛教 认为一人做事,一人承当,父亲杀人,儿子是下不了地狱的(儿子也不能代替父亲受罪)。
我有一个要好知己,他本来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以前我们 常为了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而被“驱逐出境”的故事,辩得面红耳赤。以下是我们当时的谈话:“亚当他们为什么会被赶出乐园的?”我问。“因为夏娃不听神的 话,受了毒蛇的引诱偷吃了禁果,他违抗了神的命令。” “请问神是全知全能的吗?” “是的,它是全知全能的。”“请问全知全能的神事先晓得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诱吗?” “不知道的,因为神要试验亚当、夏娃是否听他的话。”“既然神事先不知道,那么他还能被称作全知全能吗?”“咦?喔,错了,上帝事先当然是知道夏娃会受不 了引诱的。因为他是全知全能的主呀!我真该死,刚才我冒渎了神,说他事先不知道。”我的朋友见风转舵,可是他没想到另一边也是死巷呀! “好,全知全能的主既然事先明明知道夏娃受不了毒蛇的引诱,却还要让毒蛇来引诱她,而不加以制止,事后还要惩罚他们。这不是存心不良,故意纳人于罪吗?” “咦?”我的朋友终于为之语塞。亚当和夏娃就是这样胡里胡涂地被赶了出来的。我们也是这样胡里胡涂地跟着受苦了。不管如何,神的话总是对的,违抗神的话, 后果就是这样悲惨。但是神自己却不自我反省,他自己的“话”是否合理?是否自相矛盾?是否太武断?太专制?除此以外,在各种宗教经典中,时常记载神因人的 不听话而震怒的故事,处罚的方式包括用惨绝人寰的洪水来淹没人类;用瘟疫来杀害人类。在佛教经典里,绝对找不到佛会发怒的记载,更不会有这种残酷、无情的 处罚方式。
在佛四十九年的教化中,弟子们所看到他们的导师,总是和颜悦色,慈悲安祥的,他对好人如此,对坏人也是如此。佛对自己所说的道 理,绝不强迫弟子们接受,他鼓励他们怀疑发问。一直到他八十岁在婆罗双树间即将临终时,仍然谆谆地教诲,一再地垂询弟子们还有没有疑问。佛说:“大疑才有 大悟,小疑只有小悟,不疑就永远不悟。” 佛也在最后的遗教时说:“我没有想过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从不压迫别人,也不会要人来服从 我。”这是多么慈祥,多么感人的遗教啊!
佛教这种准许以及鼓励教徒对教主本身所说的道理,自由怀疑发问,进而深入探讨的精神,我想是举世无 双的吧?朋友们,真理是不容许强迫别人接受的,勉强人去接受他所不了解的,或他所不喜爱的,那是政治而不是宗教。真理只有在民主、自由的前提下,反复地思 辨,才能更加地显出它的精神和价值。而在全世界的宗教中,只有佛教的教主与经典是允许被怀疑、讨论和追究的。欢迎有研究精神,有独立自主人格,有智慧聪明 的同学们来研究佛法,佛教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后记
要谈佛教的精神和特色,有些地方不 得不与其他宗教比较。一只长脚鹤不在群鸡之中,怎显得出“鹤立鸡群”的卓然独立精神?而一个考八十分成绩的学生,如果不跟全班“满江红”的成绩相比,怎显 示得出他的难能可贵? 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如果完全地相信了圣经,对神的话不怀疑,他那不朽的“天体运行论”能够产生吗?虽然这样做,使他受到当时教会的切齿痛恨,因为他的 发现,违反了上帝创造世界的神话,破坏了“地球是宇宙中心,太阳绕行地球”的主张。又像达尔文的“进化论”,把圣经上亚当、夏娃是人类始祖的神话,完全地 推翻了。因此研究真理,一定要把“佛”、“神”、“科学家”,当做平常人来看;把“佛经”、“圣经”、“定理、定律”当作值得怀疑的假设,然后才会求出真 正客观的事实来。好了,说了这许多,有人还是不谅解我,他会说:“你们佛教不是讲涵容、忍耐的吗?何必跟其他宗教过意不去?”是的,佛教除了一件事以外, 它是涵容、忍耐的。什么事呢?那就是对真理的不苟且、不放松、不让步。
- 上一篇: 上一篇:佛学入门常见词汇简述
- 下一篇: 下一篇:为什么要上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