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喝香薷饮是什么意思 立秋为什么要喝香薷饮?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清代名医吴谦着的《医宗金鉴》卷二十八云:“香薷饮,治暑热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者”。明清时期,也传有立秋时服香薷饮清除从夏季带下来暑湿、预防感冒的民俗。《帝京岁时纪胜》中也提到,要在立秋前一天,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至立秋日阖家饮之。
古代民间因此有习俗在立秋前一天到药铺买好香薷饮的原料,急火煎好后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时凉饮。中医认为香薷饮以凉服为佳,且不易引起呕吐。
香薷饮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除暑湿、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立秋前一天,人们都会到药铺买齐这些药,然后煎好后露宿一夜,于次日立秋之时凉饮。
香薷饮就是一个好东西。香薷、白扁豆和厚朴的组合,来自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薷饮有发汗、解暑、健脾、利湿之效,对治疗夏季中暑、头晕、呕吐、腹泻等效果显着,使用也比较简单,可以拿开水泡,代茶饮。民间在中医药方的基础上,发展出这种民俗,实在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就出现过“香薷饮”。有一次,林妹妹随贾母、宝玉等去清虚观打醮看戏,其间,不知好歹的张道士给宝玉提了门亲事,惹得林妹妹心里不快。天气炎热加上情绪因素,林妹妹便中暑了,当时医生给她开的方子,就是“香薷饮”。
香薷饮加减化裁为多个方剂。《温病条辨》中,在香薷饮的基础上,加上银花、连翘两味药,名为“新加香薷饮”,以辛凉宣散的银翘相助,正合暑为阳邪,非凉不清之旨;此方再加上青蒿、滑石、甘草名为“加味香薷汤”,加清凉芳散的青蒿以清暑邪,滑石渗湿利湿,疏导三焦,甘草和中,调和诸药,并可矫其苦味,更增强解表涤暑、芳香化湿、清热渗湿之效;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饮;去扁豆,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加陈皮、人参、白术、黄?、木瓜、甘草等,名十味香薷饮。
香薷饮除用于治疗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之外,也可作为立秋的防暑饮品加以饮用。香薷饮虽为解暑良方,但服用也有禁忌症,如发热、汗出、不恶寒、心烦口渴者,不宜服用。
香薷饮的做法也很简单,可将香薷10克,厚朴(捣碎)5克,白扁豆(炒黄捣碎)5克,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焖1小时,待凉后代茶频饮。饮后可发汗、祛暑,对有上吐下泻症状者也适用。
也可将上3味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水煎时需先将3味药提前浸泡10~20分钟,煎药时水量最好别少于500毫升,火宜大,时间要短,即“大火急煎”至200毫升左右;服药时,一定要冷服,防止服药后出现呕吐现象;服药后,以患者从头到脚,特别是手足心微微有汗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