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味道——湖头七月普渡民俗(芋包)
发布时间:2015-08-27 18:19 来源:取名网 作者:w.cdqmw.net 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素有“小泉州”之称的湖头,有湖头十景“阆山雪意”、“三台夕照”、“成云观瀑”、“东甲晓霞”、“月峰樵径”、“碧翠闻钟”等,有分布在镇区保存完整的60多座明清传统风格和闽南特色古民居……
而说到湖头小吃,则更让人吃惊,湖头小吃有100多个品种,目前最广为人知的就有二三十种:湖头米粉、鸡卷、芋包、咸笋包、葱油粿、观音茶叶焖肥鹅……
普渡,虽说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流传的,不过这个习俗在我们湖头相传已久。
每个村庄的普渡日不同。因此每家每户均有机会请人,也可以到别人家做客。可以从七月十五持续到三十。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因这个节日到各个亲戚家里走亲戚,也正是通过这个认识了不少的亲戚。
农村平常事情都很多。普渡是农历七月十五开始,这个时候,正好“农忙”过了,再加上有了一定的收成。有了钱就想到吃的,这个时候正好是一个好机会。平常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正好可以团聚一下.
中国人讲究传统家庭理念。中秋、春节,是以家为核心的节日。而这个普渡,则是以亲友为核心,这可以说是家庭向社会的延伸。
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社会观念差。从普渡这个习俗看,倒是一个反证。要知道,在这个节日里请客的人,并不一定是亲戚,也可以是互相关系不错的朋友或者其他人(由认识的人带过来的)。这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交际方式。
十多年前,在农村这个节日还很注重的时候,每家每户至少要吃请好几桌,其中一桌是(亲戚)妻舅姨丈,一桌是同事,一桌是其他来访的朋友。
湖头的普渡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到普渡必有芋包。每个村庄的普渡日不同,从七月十五持续到三十。
湖头普渡顺口溜:
十五普万仓,十六关帝庙,十七普枷楠,十八普船巷,十九普后溪,廿十普横山,廿一坝头桥,廿二铲乾普,廿三溪尾酥,廿四宗城普,廿五路元跟外埔,廿六翰林都,廿七店尾路,廿八普新路,廿九溪后渡,三十普五路(散散普)。
湖头七月普渡习俗
↓↓↓ 芋包是怎么做成的:
原材料:皮料(水芋、米)芋与米比例1:1、馅料(五花肉、葱头、绿竹笋、虾米、花生)。
调味料:油、盐、味精、胡椒粉、八角粉。
1、将水芋及平常吃的大米分别加水碾磨成浆(放盐、味精再加些葱花油一起拌,做成的皮才有味道),稠度适中(太稀无法成形,太稠容易变硬),称作芋米浆,作为外皮材料。
芋包是怎么做成的
首先,用小小的勺子舀白色芋米浆,每次一小勺,放在蒸笼里,不能堆在一起,要轻轻摊开。
然后,放上馅料,再舀一小勺白色的东西,盖上。
4、待一整笼皆完成后,上笼蒸20-30分钟即成。蒸好的芋包一整片都连在一起,要用筷子趁热划开,然后一个一个的分开。这样芋包就大功告成了。怎么样?见过木有。看起来很平常,但是绝对的正港“工艺较猴夹”。
相传也是李光地带去给康熙吃,被康熙誉为“宫廷御品”之一。值得一尝。
特别说明:
这是比较符合大众口味的芋包,如果要论最最传统的芋包,那应该是甜的,具体的操作则是:
用地瓜粉加入适量白砂糖(红糖也可,按个人口味,白糖较为清甜,红糖较为浓香),兑入点水,在锅中不停地搅拌,直至凝固成果冻状,再切成3*3CM左右的薄块状,置于馅料之上,最后盖上芋浆。
那是不同一般的口感,老一辈的人称这才是芋包,也非此味不沾,呵……
- 上一篇: 上一篇:德化农家历史悠久的厚道风俗-舂糍
- 下一篇: 下一篇:中国节日里的饮酒习俗
为您推荐
热门标签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