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中秋习俗
发布时间:2014-08-29 22:48 作者:瓷都小编
中国各地中秋习俗
除了传统的赏月中国各地中秋习俗中还有博饼、摆塔、焚香祭月、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以下介绍中国各地中秋习俗中各地特色风俗内容。
中国各地中秋习俗-福建:福建的中秋习俗,最出名的当数厦门人的“博饼”,也就是用骰子摇出状元、对堂等。这一玩法如今越来越被福建各地推崇,在台湾也非常流行。传说“博饼”的游戏玩法,是由300多年前,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中秋思乡的愁绪,激励士气收复台湾时巧妙设计出来的。
除了博饼,我省各地群众过中秋时还喜欢放“孔明灯”,也就是用纸扎成大型的灯,灯下燃火把,依靠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
此外,中国各地中秋习俗全省各地都有一些各自的庆祝中秋节的习俗,比如龙岩人吃月饼时,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据说这个习俗来自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信息的传说。
还有不少地方,在八月十五月圆夜时,会进行一些祭月风俗,比如三明建宁县,中秋夜大部分居民都会挂起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龙岩市上杭县中秋时儿女会拜月还会请月姑。
在福州也有中秋摆塔的习俗。“摆塔”源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中秋前夕,富人们搭金塔、银塔;穷人家捡来碎瓦,搭起瓦片塔。此举当年是为了庆祝戚继光抗倭胜利。
中国各地中秋习俗-河南:河南人极为重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夜明月当空,清辉洒地,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月亮最为皎洁的夜晚。这一天,新禾入廪,游子当归,都要在这天力争赶回,合家团聚。如有家人身居异乡,必在赏月时念念有辞,致以怀念。书香门第之家,老人们向儿孙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故事,共享天伦之乐。
铁塔燃灯是开封地区中秋的一项重要活动。铁塔所在地的开宝寺(明代以后人们称为铁塔寺),景色佳丽,是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的游乐苑圃。燃灯是开封人民自汉代沿袭下来的习俗,每年的元宵节和中秋节其事最盛。
南阳地区,旧时中秋节夜设茶果、月饼于庭院,焚香祭月,称为“圆月”,以示秋季丰收,合家团圆之意。现“祭月”之俗不存,但八月十五吃月饼,走亲串友之俗日盛。“月到中秋分外明,人逢佳节倍思亲”之语,说明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重视。
汤阴过去家家都要蒸月饼(白面里面放糖,蒸成圆饼状,再用木梳、顶针一类的工具按上几个图案),中秋夜月上树梢时,开始用月饼、水果之类供奉月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百姓经济宽裕,市场上月饼品种繁多,多数人家已不再蒸月饼,上供时用买的月饼和水果。供过后,要把月饼分给家人吃,以图吉祥团圆。
在巩义,节前人们向亲友馈送月饼,全家团圆:杀鸡为肴。有“男不愿月”之俗。晚上在院内设案,摆月饼水果等供品,面向月亮许愿,这叫“愿月”。
此外,在驻马店地区,八月十五要吃糍粑和月饼的风俗。
中国各地中秋习俗-天津:最初,月饼是用来祭供月神的祭品。“月饼”作为一个专用名称,最早见于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和周密的《武林旧事》,只是一种普通的饼状食品。月饼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始于明代,明代的各类书籍中出现了大量有关中秋节吃月饼的描述。清代时,月饼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不仅制作精美,品种也不断增加。
王来华说,对比中国各地中秋习俗天津有独具特色的中秋习俗。天津中秋服饰民俗,主要体现在童装上,旧时天津娃娃要穿兔鞋,戴兔帽。所谓兔鞋就是将童鞋的鞋帮缝制成兔子形状,绣上红色的兔子眼睛,缝缀两只长长的兔子耳朵。在夜晚赏月时,妈妈还要给婴幼儿戴上竖起两只长耳朵的兔帽,寓意驱邪祈福、健康长寿。八月中秋,螃蟹应节上市,在中秋节这天,天津人全家要在一起吃螃蟹,尤其喜欢吃河蟹,还讲究吃膏脂肥美的长脐。天津人以往每家每户都有月饼模子,家庭主妇自制月饼叫做“家常烙”,制作方法和蒸饼儿一样,但用饼铛烙制,这个习俗如今在静海县部分村落依然存在。此外,在花好月圆之夜猜灯谜也是天津中秋特色之一。
王来华说,中秋节包含着中国人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历史情怀,其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他建议社区、街道可以组织居民举行唱歌、猜灯谜、画展等活动,也可以为传统文化补充新的元素,如为亲朋好友制作电子月饼等,不仅环保节约,又富有新意。
需了解中国各地中秋习俗的群众可从以上风俗介绍中了解各地风俗内容。
为您推荐
星座查询
情侣速配
性格解读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