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奥秘第六集易有三义
发布时间:2012-08-28 11:18 来源:取名网 作者:w.cdqmw.net 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易经》,也称《周易》,无论叫什么,都离不开一个“易”字,那么这个“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曾仕强教授解释说,“易”有三义,第一个是简易,第二个是变易,第三个是不易。《易经》看起来如此神秘复杂,为什么说它是“简易”?而“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其实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
人们常说世事无常,《易经》能帮助我们掌握未来的变化吗?曾仕强教授指出,《易经》所揭示的,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变化的基本规律。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依据《易经》的道理,来把握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易”有三义,第一个是简易,第二个是变易,第三个是不易。这是一般的说法。既然进入了《易经》的大门,从现在开始,我们看任何事情都要用这样三句话来综合考虑问题: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看任何事情,都要用阴阳的观点,以自然为标准,做合理的判断。
《易经》的智慧什么叫简易?我们拿一样东西来说明,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筷子,这样大家就容易明白了。你要教你的小孩《易经》,也不妨从筷子开始。两只筷子就是一阴一阳,合起来就是太极。我们用筷子,往往是一根不动一根动,不会两根筷子都动或者都不动。拿起筷子,看准目标,两根筷子一个不动,一个动,两相配合,就马上夹到菜了。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天天用筷子,却不知道筷子也蕴含着《易经》的道理。简单明了,方便携带,而且容易操作,这些都是筷子本身的特性。所谓简,就是不要把事情搞得太复杂。
筷子的妙处是什么?我们用筷子吃东西,夹得起来的时候就夹,夹不起来可以用筷子叉,有的食物实在是夹也夹不动,叉也叉不了,就把盘子整个端过来,往自己的碗里拨一点。这样的三部曲,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哪有那么复杂?
中国人了解别人,往往都是从细节开始的。我们通过一个人拿筷子、用筷子的姿势,也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如何。首先,看筷子怎么拿。拿筷子通常会拿固定的地方,不会太上,也不会太下(见图)。拿筷子拿下面的(见图),可能是做妈妈的没有用心教他。拿筷子拿得特别往上的(见图),就表示这个人觉得自己很神气,鄙视别人,可能心里在想,这些算什么东西?就这些东西也能请我吃?图图图
其次,看什么时候动筷子。有的人在饭桌上,大家还没有拿起筷子,他就站起身去夹别人面前的菜。迟早会轮到你,那么着急干什么呢?我们夹食物,要先夹自己跟前的,不能先夹旁边的或者离我们远的。这样做表示第一我不挑食,第二我尊重大家,第三我的家教还不错,还很守分。一个人的人品会在这些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外国人常常讲,中国人用筷子是不卫生的。他们觉得每人单独一副刀叉、一个盘子才比较卫生,而中国人用筷子会传染疾病。其实是他们错了。中国人用筷子夹菜的时候,一般不会挑挑拣拣的,因为一挑拣就难免传染疾病。我们是眼睛看准目标,然后一下就夹上来了,哪里还用挑来挑去,又怎么会传染疾病呢?
另外,我们再讲一样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毛笔。以前我们用毛笔,只要一支,想画细就可以细,想画粗就可以粗,各种变化一支毛笔就足够了。现在不是,笔拿出来都是一排一排的,选一支,太粗了,再选一支,又太细了,光选笔就要忙死了。毛笔就是简易,结构很简单,但功能却变易无穷。
《易经》中的“易”字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曾仕强教授所讲的“易有三义”,即“简易、变易、不易”,来自于《易纬?乾凿度》。我们从中国人特有的筷子和毛笔也可以看出,《易经》的道理看似神秘,但实则简易,那么《易经》中的“变易”和“不易”,又该如何理解呢?
《易经》这本书,最早的时候不叫《易经》,而叫《变经》,因为它研究的就是变化的道理。但是,后来我们不敢再用《变经》这个名字了,因为它可能会害很多人。一个人如果总想着变的话,他会变到连根本都没有,连父母都不认得的地步,那还了得?而且,有变必有常,因为它们是相对的,变如果是阳,常就是阴,两者是分不开的。
很多人感叹世事无常,然后就开始抱怨,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掌握不住,这么想就错了。要知道,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宇宙再怎么变,它还是宇宙。我们在想到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不变,想到不变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变,这才叫做“一阴一阳之谓道”。变与不变两者是合在一起的,是分不开的,没有不变,哪里有变?没有变,哪里又有不变呢?
变只是现象而已,变的背后一定有不变的东西。
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易经》的智慧先拿自己来说,你觉得你自己变了没有?大家肯定会想,我还是我,哪里变了呢?实际上现代医学证明,人身体里所有的细胞,每七天就全部变掉了,所以没有不变的,人不变就活不了。
我们再从时间来看,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过去很明显是不变的。你能改变你的童年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比如你在哪里出生,一辈子就是那个地方,这是不能变的。过去的事情,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的,所以孔子说过去就过去了,不要再计较,后悔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未来。但是,未来是不可测的,不是变不变的问题。而现在呢?现在是变还是不变?答案只有一个,有的变,有的不变。很多人觉得变的学问很复杂,其实也没有什么,我们所能掌握的只有现在,但现在是最麻烦的,因为现在可变可不变,有变有不变,亦变亦不变,变也挨骂,不变也挨骂,变也死,不变也死。对人生最大的考验就是现在。
现在,就是过去和未来的交接点。过去的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但是未来的一切还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所以人们常说世事无常,就是觉得未来非常难以把握。那么,《易经》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这变幻莫测的未来世界呢?
很多人都说世事无常。实际上,世事怎么会无常呢?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脉络,有一定的规则,是可以推理的。如果连理都推不通,那人就没法活了。你最起码知道,你今天中午有饭吃,晚上回到家,你的床还在。要不然,你在外面干什么事都不安心。我们之所以能够安心,就是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小孩子安心什么?就是知道自己的爸爸妈妈不会变。如果小孩一回家,发现连爸爸妈妈都变了,那他就不知所措了。
所以,我们不要相信“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是不变的”,这种话听起来很好听,但却不堪一击。家是不会变的,否则你不安定,世道是不会变的,否则人们还努力干什么?人事全非,但是江山仍旧在,虽然一直在变,却总是有不变的东西存在。我们现在就是忙于应付这些变,所以搞得自己紧张忙碌,最终却一无所得。一个人看到变的时候,要去掌握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那就是自然规律。
太阳一定从东方升起,这是我们都知道的自然规律,谁都变不了,你再怎么创新都没有用;太阳一定从西方落下,用原子弹都阻止不了。人的力量很伟大,但也有局限性。当我们看到变的时候,不要老在变里面打滚,而要学会去掌握那个不变的东西。现在的人,可怜就可怜在老是在变里面打滚。
变化后面那个不变的常则,就是自然规律。
《易经》的智慧太极(见图)就是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是太极。太极是有阴就有阳,阴是不易的,我们把它叫做常,哲学上叫做本体;阳是变易的,就是非常,哲学上叫现象(见图)。本体永远不会变,现象是瞬息万变的。但是,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只相信自己看得见的东西,可是我们所看得见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变的,而且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很多东西我们根本看不见,我们又怎么能否定自己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呢?图
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
《易经》的智慧 我们所看到的都是假象,真相是永远看不见的。假象就是那些变来变去的东西,而真相是本体,是实质,它内藏于事物之中。所以太极就是有所变有所不变。有人理解太极是有一部分变,有一部分不变,其实不是这样。太极中变跟不变是同时存在的,你看它变,它好像没有变,你看它没变,好像又在变。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才叫做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一张桌子,桌面看上去是平的,但是你放大来看,就会发现它也是凹凹凸凸的。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平的,直线也是虚拟出来的概念。
所以从现在开始,看任何事情,都要把它看成是一个太极。太极里面是亦阴亦阳,因为阴阳是没有办法切割的。但我们现在脑海里总有切割的观念,好坏、善恶总喜欢分开来看,这就糟糕了。我们要明白,事物是亦好亦坏的,人也是亦善亦恶的有时候会变善,有时候又会变恶。我们找不到一个纯善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活不了;我们也找不到一个纯恶的人,因为别人根本就容不下他。所以说,纯善容不了自己,纯恶别人容不了你。
《道德经》开宗明义讲了六个字:“道可道,非常道。”它告诉我们,宇宙有两个道,一个叫“常道”,一个叫“非常道”。“常道”是不可说的,凡是你说得出来的,就不是“常道”,只是“非常道”而已。
《易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无论是代表儒家的孔子,还是代表道家的老子,他们的哲学理论都来源于《易经》。了解了《易经》,就会明白儒道相济的道理。老子认为,所有能说出来的道理,都是非常道,那么那个常道,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用今天科学的话来讲,“常道”叫做绝对宇宙。绝对宇宙是圆的,圆代表圆满,是理想状态。但是,在月亮圆的那一刹那,我们就知道,它马上要开始缺了。人求圆满,实际上是跟自己过不去。但是,人又非求圆满不可。所以孔子才说:取法乎上,得乎中。也就是说,人要有理想,不能放弃,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就是尽人事,听天命。我们如果不懂《易经》,就很难理解孔子的话。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只能享有相对的平等和自由。
《易经》的智慧绝对宇宙就是《易经》里面所讲的不易,它一点变化都没有,永远是那样绝对圆满、绝对自由、绝对平等、绝对光明的状态。但是,那种状态会使我们很难接受。因为绝对平等,就是你我不分。就好比一笔钱放在这里,你会不会去拿?这就看你有没有“分”的观念。如果这钱在谁手里,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你绝不会去拿;如果你伸手去拿,就证明这个东西是可以分的,你据为己有,别人就要不到了。人会伸手去拿东西,就是因为知道这个东西是可分的。没有人会去抓月亮,因为那是不可能私有的东西。只有在绝对状态下,才有百分之百公有的东西。所以,我们一旦生而为人,落入这个地球,就一定要觉悟:我们只能获得相对的自由、相对的平等,只能享受相对的光明,一定有黑暗面存在。
柏拉图有他的理想国,陶渊明有他的桃花源,但那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我们推出一个香格里拉的概念,就是人间乐土。香格里拉在哪里?答案其实很残酷,香格里拉在人没有到过的地方。因为人只要一去,这个地方就被糟蹋掉了,就不是香格里拉了。人是什么?破坏香格里拉的就叫人。这是人类的不幸。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开放一个香格里拉,过一阵子就被毁坏了。现在香格里拉跑到中国来了,但是我们很担心它能保持多久。
我们现在都想追求绝对的自由,实际上绝对的自由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有,那就是人死后。人死之后才是绝对自由,才能有绝对的平等。人们就是被这些很奇怪的名词,把脑袋箍得死死的,盲目地追求这些根本不可能和不存在的事情,那不是很冤枉吗?
世界上有变就有不变,它们是同时存在的,不可分割的。而且变的当中就含有不变,不变的当中就含有变。这就是《易经》当中变易和不易的意思。
变与不变是同时存在的,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
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
《易经》的智慧有一句话很多人不会相信,甚至听了会很愤怒: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原则,万变的是现象,我们要用不变的原则,来应对万变的现象。一个人里面一定要有原则,而且要坚持,但是外面要磨成圆的,才有办法去跟别人妥协、协调,最后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内圆外圆的人是小人,因为他完全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唯利是图,有洞就钻,这种人是可耻的。内方外方也不好,内圆外圆更不好,外圆内方的人才是可贵的。有句话很重要:能妥协却不能放弃立场,才叫圆通。
因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不会乱变。
中国人有跟没有合在一起,要跟不要合在一起,好跟不好合在一起,善跟恶合在一起,都是不能分的,一分开就完了。我们不要认为这样的人糊涂,不负责任。在中国社会,立场太分明,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我们明明不喜欢的,也都说“好”、“没关系”,然后再想办法慢慢地把它一个个否定掉,而绝不会一开始就全盘否定。这样大家才知道,为什么美国的小孩子一做错事情,爸爸一定要问谁对谁错,然后只骂错的,不骂对的。
我有两个儿子,他们一吵架,我就两个都罚站。我首先教他们两个,对是没有用的,不要以为你对就没事了。等到兄弟两个站了五分钟以后,我就把弟弟叫来,对他说:“今天你没有错,就是哥哥一个人的错,不要以为爸爸糊涂。可是既然你没有错,我为什么罚你站?”弟弟说:“这样比较好。”我说:“你不高兴就说不高兴,不用拍爸爸马屁。”他说:“我真的没有不高兴。”我问为什么,他说:“有一次不晓得为什么,你只罚哥哥站而没有罚我,结果事后我被哥哥打得好惨。”我说:“哥哥打你,你就告诉我好了。”他说:“不告还好,告了打得更惨。”我说:“那我要怎么样呢?”他说:“就像这样好了,不管我有没有错,都罚我站,事后我会安全些。”这其中的道理,很多外国人一辈子都想不通。
然后,我又把哥哥叫来,问他:“今天是谁的错?”他说:“是我的错。”我又问:“弟弟有没有错?”他说弟弟没有错。我说:“你这不是知道得很清楚吗?”他说:“当然了,是非我总还是知道的。”我们看,中国人是表面没有是非,但心里一清二楚,叫做心中有数。我又问哥哥:“那为什么我还要罚弟弟站?”他说:“你是给我面子。”我说:“我干吗给你面子?”他马上说:“你是要我以后更加爱护弟弟。”我就说:“你知道这些就好了。”这样一来,兄弟两个今后会减少很多的争执和不快。
很多正直的人都认为,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应该一致才对,但是当我们懂得了《易经》的道理,就会明白什么叫“难得糊涂”。其实糊涂的是表面,清楚的是内心。但是现代社会发展变化得很快,我们到底要不要变,又该怎么变呢?
到底要怎么变?这是中国人一生一世都要面对的难题。我们提出三个原则,按照这三个原则去做,你就可以应付得非常妥当。
易经的奥秘第一个原则,叫做权不离经。权就是权变的意思,经就是经常的守则、不可以变的规矩。不管怎么变,都不能超越这个规矩,要有原则地应变,不可以没有原则地乱变。一个人如果变来变去,变到没有原则了,别人都会厌恶你;一个人如果死守原则,不知道变通,那谁都怕你。这样我们才知道,中国人讲外圆内方是非常有道理的,再怎么变,规矩不能变掉。我们用现代话来讲,每一个人都可以变通,但是不能变得太离谱,这样就叫权不离经。每一种改变,都应该看它合理不合理。合理是检验的标准,你变得合理,我们就同意,你变得不合理,我们就摇头。
易经的奥秘第二个原则,叫做权不损人。所有的权变不可以损害别人,损人不利己的事不叫变通。使既得利益者受到很大的伤害,是不公平的,遭受到抗拒,也是合理的。任何人都不能凭借自己手中有权,爱怎么变就怎么变,这种心态是大家都无法接受的。
我们来看一个实实在在的案例。一家公司有位朱小姐,她在甲单位,希望调到同一个公司的乙单位去。人事部门首先征求朱小姐直属上司的意见,上司说:“没有问题,我尊重她的选择,我们都是同一家公司,没有关系。”人事部门又去征求乙单位经理的意见,乙单位的经理也说:“没有问题,我们欢迎。”然后,总经理一批准,调令一公布,就生效了。
这本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调令公布以后,乙单位的经理却跟人事部门说不能接收朱小姐。人事部门的干部说:“你不能这样啊,我事先征求了你的同意才签准的,现在命令发布了,你怎么能说不同意呢?”但是,乙单位的经理偏偏说:“你不要问我理由,我不同意就是不同意,如果朱小姐真的要来,那我就只好辞职了。”可是乙单位的这个经理是个很好的经理,把他逼走对公司会是不小的损失。
大家来看,这件事谁不对?我不觉得有谁不对。只是这里面一定有个系统,叫程咬金系统,就是半路上出现的问题。外国人做事,很少会碰到程咬金系统,但中国到处都是程咬金系统,总是无端端杀出一个人来。我就对人事部门的干部说:“我们想事情要这样子想:这位乙单位的经理是个太极,有阴有阳,他平常讲不讲信用?答应的事情会不会反悔?”人事部门的干部说:“他平常很讲信用,答应的事从来不反悔。”我说:“那就好了,那这次肯定是例外,这其中一定有他说不出来的苦衷。根据我的判断很可能是这个经理的太太不同意,而不是他本人不同意。”人事部门的干部就去问这位经理是不是他太太不同意。这个经理大吃一惊,说:“你怎么知道?”大家看,我一猜就对了。有人说读《易经》会算,其实不是会算,是会推理而已。
人事部门的干部就问这个经理,说你太太为什么不让朱小姐来?这个经理说,我太太不是对朱小姐有意见,她根本不认识朱小姐,而是三年前我升任经理的时候,我太太就跟我讲,不许没结婚的女同事调到我的单位来。三年过去了,我都忘得一干二净了,没想到她还记得。
人事部门的干部给我打电话,说问题果然是出在他太太身上,问我应该怎么办。我说那很简单,然后给他分析有几条路可走:第一,请总经理收回成命,但是这样肯定不行,总经理朝令夕改,在整个公司的公信力就没有了。第二,勉强乙单位的经理接收朱小姐,但那会逼走一个好人才,也不行。既然两条路都走不通,唯一的办法就是,你带一篮水果去见那个经理的太太,说事先不知道有这个规矩,如果知道,一定不会让朱小姐调来的。但是现在,总经理的命令已经下发了,马上收回不行,所以总经理特地叫我来拜托你帮他一个忙,让这个调令维持两个月,两个月以后我们再把朱小姐调走。总经理要我拜托你,这两个月好好看管你先生,不要让他出事。
人事干部照我说的去做,结果经理太太说:“这个可以商量。”你给别人一定的弹性,让人家有回环的余地,才好商量。
两个月以后,人事部门的干部再去问经理太太,要不要把朱小姐调走,经理太太说:“不用,这两个月也没有怎么样,就让朱小姐留下来好了。”如此为难的一件事,就这样轻松地化解了。这个不是解决,而是“化解”。《易经》是讲“化”的,中国人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什么事也没有了。
《易经》曾经被称为《变经》,因为宇宙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易经》所表示的就是变化的规律。而变化有三个原则,第一个是权不离经,第二个是权不损人,那么第三个原则是什么?而这些变化的原则和道理,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易经的奥秘第三个原则,叫做权不多用。常常变,就表示原来的很不成熟,就说明你的规矩有问题,要不然为什么会常常变呢?比如穿衣服,一个人摸索一阵子以后,知道自己穿哪种衣服最合适,就穿那种衣服好了,如果一会儿穿成这样,一会儿又穿成那样,就表示他根本穿哪种都不合适。我们今天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求新求变。要记住,变有百分之八十是错误的,天下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规矩,不要乱变,但今天我们大多都是乱变。设计个水龙头,你就顺着拧开就好了,但是他们偏不,一会儿用压的,一会儿又用提的,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结果,去住旅馆就会发现,水龙头拧也不出水,压也不出水,提也不出水,你一生气,踢一脚,水反倒喷出来了,弄得你浑身都是,这算什么设计呢?
中国人设计房子,都是先设计里面,把每一个房间都设计得方方正正的,然后再设计外面。风水是非常科学的东西,跟迷信没有关系。同样一个东西,不懂的人就是迷信,懂的人就是讲道理,是依据科学的道理。
有例行一定有例外,这一点我们承认。但是例外比例行还多,就不对了。例外比较少,例行比较多,经常是这样办,偶尔会那样办,这样才合理。
喜欢讲求新求变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会使人们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旧的就是坏的,这是个最可怕的观念。为什么新的就是好的?实际上,新的常常不如旧的。你看我们现在很怀念以前的东西,就是以前的东西简单明了。我们要说清楚,求新求变本身没有错,是人搞错了,认为新的一定比旧的好,这是错误的。你认为旧的再好也要换掉,那就叫喜新厌旧。一个人如果喜新厌旧,那这个人就没有指望了,迟早连自己的太太也要换掉。
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一个人不知道常规,就开始乱变,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字凶。人一味乱变,变到最后,自己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对父母孝可以变吗?对朋友信可以变吗?这是不能变的,如果变了,亲人朋友之间的信任感就没有了,就产生了疏离感。人与人之间本来没有疏离感,就是人这样一点一点造成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原则:
易经的奥秘第一,权不离经。所有的变不能离开规矩。
易经的奥秘第二,权不损人。所有的变都不可以损害别人的权益。
易经的奥秘第三,权不多用。偶尔用,大家没有意见,常常用,就表示你的规矩要改。一个人,如果变到连根本都变掉了,那是最可怕的。
谈到这里,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易经》到底能不能占卜。这是个不能避免的问题,因为《易经》本来就是一本可以占卜的书,我们要面对这个问题,躲来躲去不是办法。所以我们下面就要谈一谈:为什么孔子说“不占”?
- 上一篇: 上一篇:易经的奥秘第七集善易不卜
- 下一篇: 下一篇:易经的奥秘第五集八卦成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