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起名
弘扬传统文化,破除封建迷信
倡导科学理念,促进社会和谐

福建泉州德化:颖川堂历经沧桑 义风荡漾世传颂

时间 : 2024-10-06  作者:瓷都起名  浏览次数:121

义风荡漾颖川堂

该家庙坐落在德化大铭乡琼溪村内,肇建于宋,沧桑近千年;历代走出过众多官员,大多清风一袖,弘德贞廉;明礼部右侍郎赖垓名闻天下,崇祯帝曾赐其“代天行玺”竖匾,他忠义不二的故事更是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颖川堂保持着宋代建筑形式

核心提示

颖川堂,又名颖川庙堂,俗称横溪祖厝,位于德化县大铭乡琼溪村,为明崇祯进士出身礼部右侍郎赖垓的家庙。颖川堂肇建于宋代,如今其建筑依旧保持着宋代建筑的形式。颖川堂出过不少名士官宦,其中尤以赖垓名闻天下,他曾受命出使高丽、安南等地册封,故崇祯帝赐其“代天行玺”的竖匾,此匾至今悬挂于家庙中。今天,就让记者带您一道去领略巍巍戴云深处的颖川堂吧。


  家庙的瓷片雕栩栩如生

历经沧桑近千年

“赖垓封王,权君七日”,这是在德化流传很广的故事。赖垓,德化大铭乡琼溪人,明崇祯元年进士。他初任浙江平湖县正堂,二任翰林检讨,三任右春坊(太子宫)右庶子中允翰林院编修,四任国子监司业兼祭酒印务,五任右春坊右庶子兼翰院侍读,六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是崇祯皇帝的得力近臣之一,曾多次受命为钦差大臣,代表朝廷赴高丽(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地册封藩王,故有“权君”之说。

赖垓是颖川堂赖氏一族的杰出代表人物,那么颖川堂建于何时呢?据“琼溪赖氏颖川堂碑记”所载,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年),赖十四、赖十七、赖三十兄弟三人从永安迁居德邑横溪下洋,并在垵头搭寮而居。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赖氏族人请来风水师“陈朗仙”,督建了赖氏家庙——颍川堂。该堂所在山脉发自巍巍九仙山,落穴之处前有峥嵘纱帽文峰,后有叠岫环绕屏嶂,水消甲口,人称其地形为“两旗结彩”。

颖川堂前有一条环山自东向西横流的小溪,因此,村名为“横溪”。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赖光授琼州府教授后,赖氏以此为荣,借其仕地琼州的“琼”字冠其地名之首,遂更名为“琼溪”,沿用至今。据德化县知名文史专家周宗禧先生所述,颖川堂历经沧桑近千年,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遭回禄之灾。乾隆五年(1704年)夏重建。1929年,颖川堂不幸遇兵燹(xiǎn)之祸。1940年冬,琼溪赖氏全族鸠工庀(pǐ)材,在原地复建。现存的颖川堂保持着宋代建筑形式,为歇山式皇宫起建筑,由顶替厝、正堂、下堂构成。


  堂后水渠遇上再大的暴雨,水也不会溢出来。

堂后渠“大雨不盈”

颖川堂正堂,“十一架四扇起”,厅头奉祀着颖川堂赖氏历代宗亲显祖考妣神位。厅头屏柱楹联写着“桥梓并树在贤祠后进至今称景仰,学治兼优膺帝简先朝当日备咨询”,中柱联道“锡姓来唐宋富不以财道德裕千年俎豆,明经开燕贻贤而在位文章宗百世师臣”。堂上悬挂着赖垓立的匾额“名注金瓯”“望隆玉署”“弘德贞廉”等,当中还有赖垓“代天行玺”横匾和通政使参议赖兴立的“山斗仪型”匾。下堂,前为半楼起,正面平常不开大门,仅放半楼顶门作向外观望之用。据介绍,唯有遇上重大祭祀或宗族活动,才大开正门,并放木梯至山路。闽南家庙正门一般来说都只有遇到重大活动才开放,而颖川堂大门“收梯而待”,更是独特,这应与传统有关。

颖川堂还有个小秘密,那就是堂后挡土墙前的长方形池渠,长年保持“池泉不涸,大雨不盈”。据德化大铭乡陈永生副乡长介绍,这小池渠作用极大,遇上再大的暴雨,水池的水也不会溢出来,能安全地把水排出去,相当神奇。

颖川堂的两侧还有琼溪龙楼堂、琼溪文前堂两座祠堂。龙楼堂系颍川堂长支祖祠,辟基启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文前堂系颍川堂的二房次祖,也叫“太史第”,于明嘉靖年间由赖垓的祖父鼎建。传说赖垓是在泉畔降生的,在文前堂后,记者真的发现在小山坳中有一泉眼,里面泉水清澈,旁边还立着一块石碑“赖垓诞生地”。据村民介绍,赖垓之母李氏就是在这泉眼边,生下赖垓的。


  颖川堂中匾额众多,“代天行玺”匾文据说是张瑞图亲题的。

传张瑞图亲题匾文

“闽中屋脊”戴云山脉,望不尽崇山峻岭、层峦叠嶂。戴云山中的颖川堂,周围林木郁翳,沟壑纵横,涧泉涓涓,清风习习。而颖川堂中走出的人物,也大多“清风一袖”,令人赞赏。明嘉靖年间,赖孔身任直隶滁州全椒县儒学训导,以德励士,因孙赖垓官至三品,后被朝廷赠封为中宪大夫,全椒县县令李元龙赠其匾额“清风淑人”;赖孔之子赖燫,曾出任广东四会县县令,政绩卓著,当其离任时,百姓感其德政,崇祀为乡贤;另有曾官任海南儋州府正堂的赖光,清廉为政,以“德政风清”“义行”而流芳后世。

当然,最出名的人物还是赖垓。赖垓为官清廉,政绩辉煌。当他初任平湖县令时,兴修学舍,整顿盐政,减轻民负。后因文优且政绩卓著,入朝为官。在朝中任职期间,忠于职守,成为朝中重臣。据有关文字记载,他曾代天出使高丽(今朝鲜)、安南(今越南)等地册封藩王,使得这两处边疆安定(内中还有众多他在安南智斗酋长藩王的故事),所以崇祯帝赐其“代天行玺”的竖匾。现在我们在颖川堂内看到的“代天行玺”匾,上面的字据说还是大书法家张瑞图所书。当赖垓册封藩王的事迹传到泉州时,深深触动了张瑞图的心。当时,曾任建极殿大学士的张瑞图已经罢职归乡,隐居晋江青阳,每日诗文弄墨自娱。当他听说赖垓如此了不起时,万分感慨,挥毫泼墨,欣然为赖垓祖庙颖川堂写下了“代天行玺”匾文。如今此匾也被赖氏族人视为家族至宝。


  深山里的赖氏家庙

忠义浩荡世传颂

民间关于赖垓殉难于汀州的说法,一度甚嚣尘上,但是由德化县政协文史委提供的赖垓史料中,对此予以了辟谣。

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福建成立南明政权,建号隆武。民间流传称,赖垓追随隆武帝,并出任国子监祭酒。顺治三年,清兵攻陷仙霞关,赖垓随隆武帝奔汀州。清兵追至,隆武帝遇害。此时,因战事焦灼,信息十分混乱,赖垓殉于汀州的消息不胫而走。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黄宗羲在《行朝录》中称,“壬辰(1652年)八月,刑部侍郎王虞石自五指山至厦门,言‘隆武在彼,赖垓熊纬皆从亡”。清三余《南明野史》也认可这种说法,“其从亡之臣,则戊辰进士赖垓、河南丙子解元熊纬也”。传说,赖垓与熊纬在汀州试院堂前自缢于唐代双古柏树上。后人在树的东边建“双忠庙”,用于纪念他们,并称双柏为“双忠树”。

实际上,赖垓并没有死于战乱。早在1642年,其母病重,赖垓就告假返乡。后母丧,他就在家服丧3年。1644年,崇祯帝自缢,明朝本质上宣告灭亡。1645年,赖垓的父亲也去世了,赖垓心灰意冷,遂结庐于琼溪清洁寨,希望过上恬淡的隐居生活。清顺治帝颁诏欲启用赖垓,但他明志坚辞,称忠臣不事二主。赖垓先后多次拒绝清廷的出仕延请,为此清洁寨还被清兵围困长达3年之久。后来,清廷见费尽心机也无法令他回心转意,只好作罢。德化女诗人张玉芬为此称赞明朝遗臣赖垓的忠诚是,“神州大地上的一根标杆”。

顺治十八年(1661年),赖垓安然在乡谢世,终年69岁。其生前著有文集10余卷,可惜皆散失。流传下来的诗篇《重游九仙山》、《登石壶洞》、《飞仙山》等收集于《瓷都德化古今诗萃》。如今距赖垓辞世已有354年,但他册封藩王、固守清洁寨的故事,仍被口口相传,让人肃然起敬。


  颖川堂大厝的檐角上有精美彩画


  赖氏家庙古意盎然



山中有一泉,旁边立着一块石碑“赖垓诞生地”。


上篇闽南民间设宴办酒有什么特色 满月宴/婚丧宴等注意事项 细说闽南|闽南文化知多少?景点、民俗、人文……下篇

热门测算

八字精批

八字合婚

八字财运

月老姻缘

姓名详批

十年大运

八字取名

最新文章

2025年02月
24
农历 正月廿七
乙巳年【蛇年】
戊寅月 甲子日
八字算命
八字合婚
八字取名
民间算命

指纹算命

手相查询

痣相图解

生男生女

眼皮跳测吉凶

喷嚏预测

占卜抽签
快速算命
配对
配对
配对
配对
查询
生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