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密多心经(4)

来源:Cidu.com.cn作者:瓷都小编8时间:2013-03-01 瓷都网官网下载瓷都网
摘要:照见五蕴还归自性空,就是我们观察五蕴时,发现五蕴的源头在自性,这就 是摄心内证的方向,沿此方向做得深,就会到达自性,到达你的知觉者;但是
2015羊年宝宝起名

   “照见五蕴还归自性空”,就是我们观察五蕴时,发现五蕴的源头在自性,这就

是摄心内证的方向,沿此方向做得深,就会到达自性,到达你的“知觉者”;但是

“知觉者”本身是没有办法被知道的,所以你到达的是什么呢?就是空。你感觉到的

就是空,找不到东西,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被你找到,那种空空的感觉,就是自性空。

(要注意:自性空是不被知的!如果那个空能被你观察到,仍不是自性空。)你的心

真的回到自性,五蕴也随之归空。因为五蕴之所以会被观察到,是你的自性观察它而

有的;若把心收回至自性,这些五蕴也随之回归自性(观察它的主人)而归空了。如

果你的境界只在自性而不是法性,是什么五蕴没有呢?是你身体这个五蕴没有了,不

是整个世界。如果你的境界到达法性,那么不只是这个身体没有,整个宇宙都收回去

了,没有了。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练的时候,运作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

虽然照见五蕴,但心中没有五蕴;眼见色,心中没有色;耳闻声,心中没有声;鼻嗅

香,心中没有香;舌尝味,心中没有味;身受触,心中没有触;意思想,心中没有想 

——就这么运作。你观察到了五蕴,但是心里没有,你的心就回到那个没有五蕴的自

性也好,法性也好,回到了那里,就是回到你的“本来面目”,回到你的“知觉者”,

整个就回去了。因为万法是你造的,心一回去以后,你不造了,它们也就不见了。所

以这个宇宙是法性造的,这个身体是你的自性造的,一收摄回去,因为自性本来是空

的,你造的东西也就跟着空了。因此  华藏祖师在原译文后面要加一个“法性”,改

成“还归自性法性空”,这里面是有层次的。而一般人大概先能做到的只是还归自性

空,照见五蕴还归自性空。当你做成功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身体不见了。这方面我

很早以前就有经验,发现身体不见了,不是忽然间一下子不见的,而是好几天慢慢不

见的。就好像有些人画画,画完后,如果颜料不好,就会慢慢褪色,色褪了以后,相

就不见了,画的东西就没有了,只剩下一张白纸,状况就像这样。不只是身体,连我

的衣服也看不见了,越来越没有了,我就要消失了。这时候我不禁担心起来:糟糕!

我的家人会以为我消失了。但我注意到他们仍然看得见我,我才放心。可是我却看不

见自己了,没有了——就是还归自性空,但还没有到法性空,这个世界还在。开始时

我真是吓了一跳,怎么搞的会有这种事情?

  一旦能照见五蕴自性归空以后,就接到下面:“度一切苦厄”。真是奇怪,什么

东西都没有了,怎么能度一切苦厄呢?事实上,只有在这个时候才有能力度一切苦厄!

因为五蕴全都这样化空了以后,你就自在了,没有什么限制了,那么什么问题、什么

苦厄,你都能一化就把它化空了,也就可以度了。到了这一步,世上所有的问题都没

有了,因为一切的苦厄都在五蕴当中!要怎么化呢?把它一摄归空,就没有了,所以

“度一切苦厄”是“用法”,对不对?前面“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自性归

空”,我们说这是修“体法”。“体法”是帮助人修行成道的法,一旦修成了,“体

法”也就是“用法”。也就是说:“体法”本身就是“用法”。苦厄如果度不了,就

是因为你化不空。如果照见五蕴自性归空,只能解自己的问题;如果能够照见五蕴还

归自性法性空,那么整个宇宙的问题,都有办法化掉,所有这些苦厄都有办法度。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

如是。”

  舍利子就是舍利弗,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是智慧第一。于是观世音菩萨

就告诉舍利弗:“色不异空”,“色”是五蕴当中的一个,包括了一切有形有相的东

西。“不异”就是没有差别。“色不异空”就是一切有形相的东西,与自性空是没有

差别的。因为“色”是“自性空”造出来的,它们就是它,因此“色不异空”。“空

不异色”,是反过来说,“自性空”和“色”也是一样的。心一摄回去,色相就归空

了;心一放出来,这个宇宙的色相又出来了,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再进

一步说,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若用数学的讲法就是全等,“空”全等于“

色”,“色”全等于“空”,这两个完全相等。当然我们把前面这一段作此解释,后

面的就很好懂了,是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

即是空,空即是受,情况和前面相同,就不再解释了。“想”也是一样,“行”也是

一样,“识”也是一样,都是与“空”不异,与“空”全等。不但“空”可以全等于

“色”,“色”也可以全等于“空”,是两边通,两边全等,这样过来可以,反过去

也可以。有些人可以做到“空即是色”,但是“色即是空”就没有办法了,那样不够

的,要两边都全等才可以。

    “舍利子,是一切法真空性,无相无不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观世音菩萨又再继续说:“舍利子,是一切法真空性”,这里  华藏祖师又把玄

奘大师的翻译做了一点修改,玄奘大师原译“是诸法空相”,但这个“相”字会误导

人,因为修到这个地方已经没有相,如果又讲一个空相,就很奇怪——空既然没有相,

怎么又有一个空相?会让人的脑筋转不过来,所以  华藏祖师这里就改成“是一切法

真空性”,这样的文字就不会让人苦恼了。“是一切法真空性,无相无不相”,它

没有相,同时又无不相,它什么都相,所以是无相无不相。这是个什么东西?这个东

西找不到相的,比如说这里有一个杯子,它说没有杯子相,又说无不相,即什么相它

都是,这就令人难以了解了。究竟有哪一个东西具备这种特质?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东

西,也找不到这样的相,因为它就是一个空性,是“知觉者”的特质,是我们佛性的

特质,也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的特质。“本来面目”是什么样子?没有样子,只

是真空性。说它是什么样子,其实找不到。它没有面目,无不面目,什么面目都是,

它是无相无不相这种状况。“不生不灭”,它既没有生出来,也没有灭掉,就是没有

生,也没有死,这是什么东西?“不垢不净”,它既不肮脏,也不干净。我们说修行

要清净,但它不清净,可也不肮脏。“不增不减”,它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那它

是什么?究竟一切法的真空性是怎样的?就是“无相无不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超越了一切相对二边。讲到“不增不减”,我这个学科学的人,就想要

讲一讲科学了。数学里面大家都学过无限大,是吧?你们一定知道的。一个无限大再

加一个无限大,等于什么?还是等于一个无限大,对不对?这是“不增”。无限大减

掉一个无限大等于什么?仍然是无限大,这是“不减”。现代科学里面数学的无限大

就是不增不减,你看科学里的无限大和真空性是相符的,没有办法脱离一切法真空

性。

    “是故空性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无眼识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无得、亦无失。”

  “空性”就是一切法真空性,也就是“本来面目”,也就是“佛性”,也就是

“自性”、“法性”,也就是“知觉者”,这个“空性”就代表这些。“是故空性中

无色,无受、想、行、识”,空性中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都已经归空了,

当然没有——这是空五蕴。

    “无眼、耳、鼻、舌、身、意”,空性中也没有六根。“无色、声、香、味、触、

法”,也没有六尘。“无眼识界”,六识虽只举一个,当然还包含耳识、鼻识、舌

识、身识等其他几识,所以“无眼识界”就是说包含眼识在内的其它几识也都没有。

“乃至无意识界”,最后连意识也没有——这是空十八界。

    “无无明”,“十二因缘”最后的无明,空性中连无明也没有了。“亦无无明

尽”,大家要注意这句话,“尽”就是把它去除尽了。“无明尽”,是把无明破除光

了;“亦无无明尽”,就是把无明破除尽了的这件事也没有。“乃至无老死”,这仍

在讲“十二因缘”,是其中最浅的层次,就是老、死,人在轮回中最后不是生、老、

病、死吗?但在空性中没有老、死。“亦无老死尽”,意思是说生、老、病、死这些

事情也没有了的情况也没有。这一点有没有问题?就是说我们把无明破光了,破得干

干净净,甚至把“十二因缘”每一环节都破尽了,但在真空性中这些破尽的事情也都

没有的。因为如果说我们把无明破除光了,那还是有一件破除光了的事情在那里,是

不是?而空性中是连这些事情也没有,没有到什么都破除得很彻底、很乾净——“十

二因缘”,是中乘缘觉的修法,修成就是辟支佛。这里连“十二因缘”也空了。

    “无苦、集、灭、道”,则是小乘声闻的修法,他们修苦、集、灭、道四圣谛。

然而在空性中,小乘人辛苦修行的苦、集、灭、道也都没有了。

    “无智、无得、亦无失”,菩萨努力修行,有什么般若智,但佛性中也没有什么

智不智;也没有修成得到什么,当然也就没有失掉什么。这句“亦无失”玄奘法师翻

译的原文并没有,是  华藏祖师加上去的,如此才能离相对的二边。

    “以无所得失故,菩提萨埵 依止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住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

无有恐怖,超越颠倒,究竟涅槃。”

    “以无所得失故,菩提萨埵 依止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住故”,我们通常苦恼,都

是因为在那里患得患失,而菩萨(即“菩提萨埵 ”的简称)一旦证入空性、证入本来

面目,根本就没有得,也没有失。因为没有什么得失,所以能安住在甚深的般若波罗

蜜多里。如果你说今天有一个什么成就、什么感应,或有一个本事可以解什么什么,

那就是有所得,此时人很容易洋洋得意,而障碍自己的修行;又倘若今天亏了什么,

令你十分烦恼,心在得失中打转,就不可能安静。惟有无得无失,菩萨才能安住在甚

深的禅定中。“心无罣碍”,因为菩萨心中没有得失,什么都空空的,还有什么好牵

挂的?钩子也没有地方可以挂了,找不到东西挂了。“无罣碍故,无有恐怖”,没有

了罣碍,所以没有恐惧,心里面没有什么好担忧的。比如圆寂的时候不能往生,要怎

么办呢?菩萨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心中没有任何罣碍,没有什么担忧恐惧。“超越

颠倒,究竟涅槃”,因此就超越了颠倒,也就不颠倒了。这样就到了究竟涅槃,修成

功了,没有事了,而且菩萨连这个自己已经修成的念头也没有。

您还可以使用:强大的免费起名 根据周易起名 好听的名字大全 五行取名字大全

本文由起名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起名网:www.cidu.com.cn)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还喜欢

    • 算命预测内容以娱乐为主,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MAILTO:root#cidu.com.cn(#换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