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4)
发布时间:2013-10-12 20:44 来源:取名网 作者:w.cdqmw.net 公众号:瓷都取名网
重阳糕。如今在西峡重阳店一带,家家户户重阳节里必吃重阳糕。重阳糕用米粉、黍粉为主要原料,并辅以蔗糖、红枣等,蒸制成圆型或圆柱型糕类食品,用以祭神祭祖。在当地重阳糕已达三十多个品种,主要料也由传统的米粉、黍粉改为淀粉,在主料层中敷以芝麻、花生仁、核桃仁、白果仁、各类肉末等,以及杞果、大枣肉等滋补药类,古老传统的重阳糕已被赋予了更新更丰富的内容。
文物佐证
西峡的菊花山、菊潭水早在东汉两晋时,已盛名远扬。菊潭,东汉时属郦县,唐代开元年间设菊潭县,县治设于与菊花山隔菊水相望的石盆岗上。现在石盆岗上菊潭县治遗址犹存,曾出土大量的古砖瓦、碎陶片、古钱币,无不昭示着古菊潭的昌盛与繁荣。
重阳镇佛爷山下的重阳寺,原为闻名豫鄂陕三省的古寺,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史料记载,每年正月十五,来自豫鄂陕三省的香客涌聚数万。尤其是每年重阳佳节,重阳寺内更是香烟如岚,香客如流。但因战乱,重阳寺几度被焚毁。现在重修的重阳寺内,保留着从遗址中发掘的“天子万年碑”和“恭李氏瓦”。“天子万年”碑碑文虽经沧桑风雨模糊不清,但“天子万年”四个大字仍清晰可见。这是重阳公主之母李娘娘在重阳生活的物证。
重阳店文化淀积沉厚。1978年,在重阳乡奎岭村杨营出土了一批宋代银锭,共三件,其中一件被县人民银行购买收藏,两件现藏西峡县博物馆。一为金泰和六年即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XX年)制,重肆拾柒两叁钱。另一件为金大安三年即南宋嘉定四年(公元12XX年)制,重肆拾玖两柒钱。1982年5月,重阳奎岭群众翻地时出土了一宋代瓷碗,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地名佐证
据《西峡县志》记载,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今西峡县境内有11保,即内乡保、丹水保、菊潭保、重阳保、桑坪保等。民国元年,内乡县(西峡当时属内乡县)境划16区,今西峡境内的丁河、重阳、陈阳为西四区。1951年1月,西峡县将原区镇划为11个区,其中重阳区辖重阳、燕子、陈阳、黄草坪、水峡河等15个乡。1983年12月,西峡实行基层行政单位政治体制改革,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全县设18个乡镇,重阳公社改为重阳乡,沿用至今。从区划沿革看,重阳乡最晚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就是境内的一个保,并且至今仍然是全国唯一一个用“重阳”为地名的乡镇,为西峡的重阳文化之乡提供了有力支持。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在历经两千多年的形成、演变、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紧紧围绕健康平安、洪福长寿、趋吉避邪这一企盼美好未来的主题,演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主旋律。重阳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其内涵丰富而博大精深。
一是“孝”文化。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是“寿”文化。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 上一篇: 上一篇:重阳节的民俗习俗 重阳节的茱萸配
- 下一篇: 下一篇: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民族文化
为您推荐